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专家看两会|王春晖:加快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

  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全部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仅提出“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可见,2022年的“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与2021年的“推动电子证照全国互通互认”相比较,是一个质的飞跃。

  早在2018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五个统一”,即“统一政务服务门户、统一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印章、统一电子证照”。关于“统一电子证照”,主要是依托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实现电子证照跨地区、跨部门共享。

  我国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中的电子证照互通互认问题,2022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2022年底前,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共享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电子证照制发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和群众常用证照基本实现电子化,与实体证照同步制发和应用,在全国范围内标准统一、互通互认。到2025年,电子证照应用制度规则更加健全,应用领域更加广泛,支撑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目前,我国正在以下五个方面扩大电子证照应用领域:一是聚焦深化便民服务,扩大个人电子证照应用领域。加快推进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身份证、社会保障卡等个人常用证照电子化应用,并根据群众需求不断丰富其他应用场景,推动相关电子证照普遍使用。二是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拓展企业电子证照应用领域,推动实现企业相关信息“最多报一次”。三是面向社会多样化需求,促进电子证照社会化应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共享服务体系,积极推动电子证照在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持证主体之间的社会化应用。四是加大新技术运用力度,积极开展电子证照应用创新,不断提升电子证照应用智能化水平。五是加强线上线下融合,保留传统服务方式。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加强实体证照服务保障,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等各类群体的需求。

  全面实现电子证照全国互通互认,应重点加强以下三方面工作:首先,要健全电子证照应用协同推进机制,强化电子证照应用跨地区、跨部门工作协同;其次,必须着力解决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再次,积极推进电子证照标准化规范化,尤其是提升电子证照数据质量。

  (本文作者为: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邮电大学数字经济战略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来源:人民邮电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