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两会谈教育 慕华成志推进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

  今年两会是继“双减”政策、“教育新基建”指导意见发布后的第一年,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慕华成志总裁汪建宏认为,“双减”政策的意义是巨大的,它让中国的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双减”表面上是减少了义务教育阶段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但本质上减轻了家长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让教育重新回归学校的主阵地。

  “双减”之后如何提高教育质量,这是家长、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从业者始终关心的话题。对此,汪建宏表示,作为清华旗下的教育科技企业,慕华成志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他说:“我们的初心和使命从一开始就是赋能学校,清华大学在2013年就把在线教育作为学校面向未来的战略部署,作为服务基础教育的定位,我们努力通过互联网分享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让新疆、西藏的孩子们也可以享受和北京孩子们一样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与清华附小同上一堂课。我们始终秉承通过科技的力量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使命。在实施路径上,我们从教师的需求入手,与优质学校的教师一起自主研发新型的课程内容,通过课程创新推动课堂革命,目前我们的教师宝在全国2万多所学校实现了常态化应用服务”。

  在学校课堂重回教育主阵地的背景下,发展教育新基建是保障教育质量与公平的有效举措,也是实现个性化培养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汪建宏认为,教育新基建的实施,会让优质教育资源像水、电、气一样触手可及。各个地方落实教育新基建,其实就是推进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打造一个惠及区域所有学校的数字底座,然后围绕数字底座构建学校应用场景,让区域所有学校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落实中央“双减”政策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目前,国家教育新基建聚焦在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六大方面,慕华成志主要围绕其中三项重点发力:即数字资源、平台体系和创新应用。汪建宏介绍,在数字资源方面,过去八年多的时间里,慕华成志持续投入了5亿多元的资金,开发了6000多节动漫课程资源和题库、学案等数字教育资源,开创了动漫讲知识的全新时代,将知识以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呈现,孩子们愿意学,老师们也愿意用,因为动漫人物并不会损害老师的权威性。在平台技术方面,应用了清华知识图谱技术,建立起关联每一个知识点的知识网络,可以根据应用者的数据变化推送更加精准的内容,让教与学提质增效;与此同时,大数据的学习内容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够让老师掌握每一位孩子的学习情况,从而按照孩子对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进行分层教学,让千人一面的课堂变成千人千面,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在创新应用方面,慕华成志根据全国各个地方学校的不同发展水平,推出了不同的创新应用服务:在一线城市,与重点学校是合作共生关系,除了用科技服务学校变革以外,还与他们一起探索新模式并形成可复制的成熟经验,引领面向未来的教育,比如与清华附小不仅探索课程创新,还共同探索成志教育基地项目;与郑州外国语学校多家校区探索了为期六年的未来课堂的教学创新项目;还有与深圳福田、龙华探索区域整体教育创新示范项目等。在二、三线城市,将一线城市已经十分成熟的经验与模式进行复制,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些城市教育教学水平质的飞跃。对于偏远地区和乡村地区,将最优质的教学内容引入,确保让乡村的小规模学校开齐课,让那里的孩子们也可以享有与一线城市的孩子们同等的教育资源。

  围绕面向未来的教育,慕华成志在2016年联合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发起了《未来教育行动计划》,迄今为止已举办7届未来教育大会和论坛,学术和专家资源与政府和学校围绕实际问题,充分交流经验和顶层设计,共同探索如何用科技推动教育的发展。据汪建宏介绍,“慕华成志还建立了顶尖高校专家学者、区域政府、一线学校协同的”大学—政府—中小学校“(”UGS“)机制,助力区域高质量教育发展。在这个计划的指引下,我们推出了未来学习、未来课堂和未来学校三个项目。我们以面向未来的学习者为中心创新课程,以课程创新推动课堂变革,用课堂教学创新推动学校升级,从而适应智能时代,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汪建宏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志,比如,深圳就是改革开放的标志,而站在未来看今天的雄安新区,可能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选择,上世纪50年代,美国人不但用上汽车,而且已经开始选择汽车品牌了,但当时中国主要还是马车,但今天中国的高铁已经引领世界,这充分说明了后发优势的重要性。科技如此,教育也同样如此。在未来,如何通过科技赋能,让今天的学习者和教育工作者学的更好,教的更好,让中国的教育有机会引领世界,慕华成志希望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推动者。

(文章来源:中国发展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