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少数派投资:理性投资第一步 认识你自己

  原标题:理性投资第一步:认识你自己(少数派投资)

  来源:少数派投资

  作为一个基金从业者,显著感受到近些年国内投资市场的变化。金融投资融为日常,投教的工作也贯穿职业生涯。

  当伴随大家共同成长时,常常感受到的是一些迷思:共同富裕已经成为当下的主题,广大投资者迈向财富的路途却颇为坎坷,为何赚不到该赚的钱?当投资习惯日渐普及,投资者素养普遍提高,收获到的超额收益却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准?

  引入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去剖析,投资者的投资结果出现偏差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金融知识缺乏”;另一方面是“行为金融学偏差”,而行为金融学偏差又分为认知偏差和情绪导致的偏差。

  以上是从业二十年以上的银华基金总经理及华宝证券首席财富官所著《理性之外:偏差与修正》中揭示到的研究结果。

  如何理解这种偏差,首先要观察的是基金投资者的画像、交易行为特征。

  银华基金通过线上定量和线下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权益基金投资者,其中的数据画像指出:“75%以上的投资者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30-49岁的投资者占比最高”;“2019年7月-2020年6月中,50%以上的投资者盈利小于10%,而同期主动管理型基金涨幅45.86%”。也就是说,受教育程度较高、有一定经验阅历和经济实力的投资者实际上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投资收益。

  从交易行为特征上来看,投资者出现的偏差主要包含了“赎旧买新”(卖出净值价格较高的、买入单价看起来更低的)、”过度自信”(由此带来了过度交易)、“处置效应”(止盈而不止损)、“持续补仓”(倾向于已持有的亏损基金而非独立投资)“风险偏好漂移”(上一笔投资影响下一笔偏好)、“低效分散”(形式分散而非风险分散)、“买年度冠军”(将历史业绩简单线性外推)等。其中大部分理论在我们过往的投教中已经耳熟能详,这里挑选比较有启发性的单独思考。

  比如低效分散。很多人都知道: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所以当选择投资标的的时候,会在形式上选择很多产品。选择了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产品名称上的分散,又或者是选择了投资品种如股票、基金、理财等的分散,但分散的背后有没有关注到,所选择的投资风格、策略以及背后的持仓行业、风险收益特征的集中度如何,是否高度相关、同涨同跌?是否可以攻守兼备,互为补充和平衡?

  投资组合的构建应该基于自身的风险收益偏好、投资习惯以及认知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衡量每一笔投资的收益风险比并计算其累计带来的价值。避免风险的同方向波动,才是有效分散。

  让投资者意识到自己的投资行为中可能出现偏差,仅仅是从不利的投资结果反向推导出来的反思,很少有人在获得盈利的时候主动反思自己的投资方法和行为是否有误。《理性之外》同样揭示了:“通用的投资者教育对投资者的行为改变、偏差纠正十分有限”,投教之后投资结果并未出现明显差别。或许也是因为投教的本质是去改变人性,无法准确的击中投资者痛点,就没办法针对性“对症下药”。

  回归到投资者自身,想要好好赚钱一定是从学习认识自己、认识投资这项事业开始的,不论是打工、创业、做生意等实体经济还是炒股、买基金等金融理财,只要是“搞钱”就没有容易的,都要选择适合自己并足够了解的。

  面对海量的投资知识,先要分辨的是自己是哪种类型的投资者,能够获取的金融知识是否足够,制定合理的预期收益并理解其于风险的关系,接受风险对于投资如同生老病死对于人生,都是无法或缺的一部分,当积累出足够的认知和经验,做好资产配置,才有可能逐渐修正人性的本能带来的决策偏差。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