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少数派投资:房产还是股票,哪个才是未来保值增值的资产?

  原标题:房产还是股票,哪个才是未来保值增值的资产?(少数派投资)

  来源:少数投资派

  最近上热搜的“停贷断供”事件引起广大民众的大力讨论,讨论中不免有人把矛头对准了买房当事人,认为他们太过冲动,然而这种说法显然是刀不砍在自己身上不知道疼,导致结果的核心自然应该是烂尾楼。

  房地产是一个预期先行的市场,尤其在中国大多是预售房制度的情况下,而今因为疫情等各方原因,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同时,烂尾楼的爆雷会进一步削弱人们对楼市的信心,如果这个信心重建的时间过长就会导致很多房地产公司资金链断裂从而破产,按照以往楼市与整体市场经济的紧密联系,这是否进一步对整体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呢?

  中国经济与房地产行业的高度捆绑还要从2015年说起,当时央行多次降息,政府多发行了很多货币,但这些钱并没有流入实体经济。货币涌入股市后的异常上涨,导致了2016年股市大幅下跌,随后整个市场恶化。这些货币流入房地产,并立即推高了房价。它使中国经济与房地产价格捆绑在一起,通过不断把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推高房价,拉高整体经济,人们获得的财富也主要是靠房地产的增值。

  购房者买房的资金大部分都是来源于银行贷款,这笔资金再从银行进入到开发商手里,开发商又通过购买土地,找人建新房子等方式把钱花出去,这笔贷款资金就从银行流入到了社会上各行各业形成循环,社会上总货币供应量也就稳步上升,这是环环相扣的。一旦有一个关卡资金链断裂,那么就会导致整个循环崩坏,人们会对整个市场信心不足,产生恐慌情绪,给经济带来恶劣影响。

  但随着这两年越来越重视“房住不炒”的政策,房价得到有效控制,成交量减少很多,照以往经济与房地产行业的高度捆绑,央行货币供应量也应该随之下降,然而从数据上看,M2增速依然在增加,今年5月M2增速甚至达到11.1%。那么,超发的货币没有流入房地产,就有可能流入资本市场或是消费品市场,而流入资本市场的可能性更大,因为过多流入消费品市场会导致通货膨胀增速过快,对整体经济其实并没有什么好处。

  既然未来将有更多的钱进入资本市场,那么股票投资就是很好的积累财富的机会,钱流入越多,市场总的资金量就越大,引起牛市的可能性也越高。而什么样的股票投资才会形成良性循环呢?财富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把目光放长远了来看,长期投资获得正收益才是可持续的。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提出的关于价值投资的几个理念令我印象深刻:

1. 股票不仅仅是可以买卖的证券,实际上代表的是公司所有权的证书

2. 理解市场是什么,股票除了代表公司部分所有权,也是可交易的证券,而市场只是一个平台,一个工具让你购买或出让所有权。

  第一点中提到的,我们买入股票其实投资的是股票背后代表的这个公司,当资金流入股票市场后,实际上也等同投资其背后公司的所有权,公司利用这笔钱发展得更好,公司本身的价值提升了,反映在股价上后,我们就获得了正收益,然后我们再把赚的钱投入到更多我们所看好的企业中去,这在长期来看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整个社会经济都整体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了。

  第二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市场只是一个交易平台,它的波动不能成为我们买卖股票的参考条件。因为如果大家都把市场震荡当成参考物后,那就很容易让个体行为影响集体行为,造成恐慌情绪,大家都知道股市中过度恐慌是很可怕的,会导致灾难性的结果。

  听起来价值投资的理念好像很简单,但真正要做好还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环境一直都在变化,就像曾经房产投资是货币流通的主要渠道,而现在两者之间已经不再高度捆绑。

  我们需要在投资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学习思考,时刻提醒自己学到的知识远远小于未知的,这样即使过程中遇到错误的问题,我们也能及时纠正,不断进步。

  就像巴菲特所说的“要建立自己的能力圈,并且真正了解自己能力圈内的东西,这些东西不需要那么多,但需要都是自己理解的,随着时间的累积,你会对事物发展的预测准确率更高,安全边际更高,虽然无法百分之百预测正确,但可以在安全区域内获得收益。”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