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全新的股价走势分析方法十四:诱人的大单

诱人的大单

本节的话题源于一次亲身的经历,时间应该是在2004年的上半年。

由于上证指数又一次创出阶段性的新高,当时效力的公司重仓持有的锡业股份(000960)也是涨势喜人,已经从6元的底部冲到了10元上方。但午饭后老总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小歇片刻,而是同我商量起行情来。

大盘从1300点上来直到1700多点,其间没有调整过。当时还没有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甚至还没有这样的说法,即使提到也是用全流通的字样来代替。但我对全流通一直抱有万分的警惕,或许也是受到我的影响,老总提出是不是可以减掉部分仓位。

做股票实际上有两种方法,就是做大盘和做个股,实际上就是以大盘为主还是以个股为主。大多数机构包括基金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法,但公司在全面考察基本面的基础上对一些个股明显加大了投资力度。尽管当时全流通问题随时可能被提到桌面上来,但至少短期内还看不到大盘暴跌的迹象,因此是否减仓完全取决于个股的基本面变化。

锡业股份(000960)已经从6元涨到10元,确实会有一些困惑,但由于该股两个基本面方面的情况,我认为应该继续持有。

一个情况是有关公司本身的。该公司的产品锡的价格目前大幅度飙升,伦敦期货交易所的三月期价已经从6500美元上涨到9100美元,升幅达到四成。

另外一个情况是有关市场方面的。该股在首次冲击10元这两年半以来的新高时出现了大笔买单。

既然有这两方面的保证,老总也就不再提减仓的事情了,只是有些担心,万一那些大买单是非正常交易呢?

老总指的当然就是对倒。其实就连普通的投资朋友也知道,在股价从6元涨到10元后出现大单子或者说是大的成交量几乎可以断定是主力在对倒出货。确实有很多种情况是这样的结论,但对证券市场而言就是没有什么永恒的结论。

证券市场没有军规。

绝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结论,因为条件一直在变。

股价在相对高点放量是不是对倒,这还得依赖于我们细心的分析,依赖于一些细节的把握。

图14-1锡业股份(000960)当时的分时走势图,我们通过这张图来回放这次股价冲击10元的过程。

锡业股份(000960)当时的分时走势图

10点10分,在图中的A点一笔18万股的单子将股价从9.75元打到9.80元。该股流通盘13000万股,成交量一直比较大,在10元大关前出现这些抛盘是正常的,从9.75元到9.80元有五个价位,全部打掉用了18万股并不异常。

由于上档已经没有大抛盘,所以股价进入9.85元横盘。20分钟后在图中的B点一笔12万股的买单将股价打到9.90元,又是扫掉五个价位。

接着股价无量,上冲到9.95元。不到10分钟,在图中的C点再一笔15万股的单子将10元及以下的压盘扫光。接着在10元上方不断出现万股抛盘但随即就被吃掉,中午收市前股价站上10元大关。

在整个大单子扫货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两点:

第一是一笔单子打掉上档几个价位的压盘。

第二是没有看到下方有50手以上的接单。

当股价涨幅过大以后,市场的自然状态就是仅有少量的接盘和较大的抛盘。因此尽管买单较大,但因为吃掉几个价位,所以基本上可以认定上方是市场上的抛盘,而不是对倒盘。尤其是在接近和达到10元这样的整数关口。另外假如是主力对倒的话,其目的就是要将股价做上去,因此必定会在下面放上一些较大的接单,以避免股价的回落,但这次没有。

显然,整个交易过程非常自然,这些大买单一定是新的市场多单。

其实这个股票本身有没有主力还是一个谜,其股价的逐级攀升完全是紧跟锡价的上升走势进行的。

最后该股在这波行情中涨到11元以上,当年最终涨到12元以上。

类似的情况在该股上涨的过程中已经多次出现,所以我在当时并不把它看作是主力运作的结果。

后来的年报显示,十大流通股东全部是新面孔,其中有九家是基金和机构。

假设基金欲买进锡业股份(000960) 200万股,股价在9.50元到10.00元,时间三天。该股前一天收盘9.54元,日成交在300万股左右。

交易员如何操作?

拿到单子的当天股价开在9.55元,交易员可以有两种操作方式。

方法①:以价格为要素,尽可能买在低价位,比如在9.54元左右不动声色地吸纳甚至等待更低的价格出现。如果股价一直这样甚至还下跌,那么买入的价格将是比较理想的,对公司当然也是有利的。

但股票市场上任何情况都会出现。如果后两天股价上涨超过了10元而自己还没有买足200万股,上司一定会问:前面你在干啥呢?

方法②:以时间为要素,尽可能快的买进200万股。结果很可能是在一个,上午的时间里就把200万股买回来了,而股价则因为突如其来的大买单而一路上冲到10元,因为交易员不能在10元以上买入,所以股价没有超过10元。随后股价因为失去大买单的支撑而回落甚至跌破原来的起始位置。

交易指令单完成了,只是买进成本比较高,也许高达9.90元,股价在第二天跌到9元以下,但这不是交易员的过错,交易员完成了指令单,上司尽管胸口有点闷但至少口头上不会有意见。

从人类天生的自私心态出发,交易员--定会采用第二种方式。

我们经常会在盘中看到某些股票在开盘后-.路有

买单扫货,也没有明显的成交量,根本就不像是有组织的拉升行情,也许这就是某个大机构的交易员在干活。

本节案例中的盘中扫货像不像机构大单子的扫货?我认为一定是的。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