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全新的股价走势分析方法十七:阻截式大単

阻截式大単

盘中出现大単是常有的事,而且也正是我何所希望的,只有大单的出现才说明市场的活跃,因此我們不得不把更多的精カ花在大单的研究上,尤其是一些非常有特点的大单。

本节我们将把目光対准一神板其特殊的大单,我把它称为“阻截式大单”。

有时候会在盘中出现这样的情况:上档都是大抛盘的圧单而下档却全是小接单,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接盘却是一档大接単,而且在一段时间内这一张单子还顶在那里。我把这一档接单称内“阻截式大単",意思就是因为这一张大单使得股价无法下跌,这张大买单起到了阻截股价下跌的作用。

图17-1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阻截式大単"案例。从图中看,上档五个卖出价位的挂单都在100手以上。但下档的接单则不同,除了第一接盘价位3.38元以外,其他价位的挂単都在100手以下,而第一接盘价位3.38元却有着344手接盆。

比较典型的“阻截式大単"案例

图17-2是又一个比较典型的“阻截式大单”案例。

图中显示,上档从6.49元到6.53元都是大抛盘,其中第四价位甚至挂有1788手抛单。反观下档接盘,只有第一价位的接单有291手,算是大的,其他都在百手以下。

第一接盘价位的大单子是分析这种现象的重要细节。

现在我们来分析这种现象。

首先分析抛盘。

比较典型的“阻截式大单”案例

由于下档除了第一接盘以外其他的接盘都比较小,因此第一档的大接单其实是无法起到“阻截”作用的,任何一张准备抛出来的大卖单绝不会因为有这么一张大买单而放弃卖出,反而有可能会因为有这么一张大买单而立刻砸出去,因为大抛单就喜欢有大接单来迎候。

但我们没有看到大单砸出来,而且这种状况持续了一段时间。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市场上想抛的大单不多,或者说市场本身的大单已经不多了。

再分析买盘。

既然第一接盘比较大,而且短时间也没有变化,那么市场的买单要想挂在下面的话成交比较难,如果希望在短时间内成交的话就应该对准第一卖单去打,因为第一卖单本身也可以满足市场的买单。从这里我们又得出一个结论:

市场上真正想买的单子会对准上档的第一大抛单打。

再进一步深人分析。

前面得出结论是“市场上想抛的大单不多”,这只不过是一种逻辑,上的推论。一般情况下,不论股价在什么位置,哪怕是在多少年来的地板价,市场上总是会有想出来的大单子。但现在确实没有大单子出来,那只能说是条件变了,说确切点,不是没有大单子抛出来而是市场上根本就没有多少大单子!

大量的单子已经被主力封存,所以结论就是主力的仓位已经相当重了。

既然这样那么上档的大抛单毫无疑问都是主力自己的。

我们得到的第二个结论就是“市场上真正想买的单子会对准上档的第一大抛单打”,而第一大抛单中的大部分一定是主力的,因此推论就是:主力希望市场将自己挂在,上面的单子打掉一些。

现在我们清楚了,“阻截式大单”只是主力的一种操作手法而已,其真正的目的无非是希望市场能够将第一卖单打掉。

至于上面的抛盘到底有多少是主力的还是市场的,仅从“阻截式大单”这一点还很难看出来,但如果第一价位经过市场消化以后不断有压盘出来,那么其中的大部分应该是主力的。既然主力愿意甚至是希望市场消化自己的单子,那么主力就是不愿意再增加仓位,所以现在肯定已经不是主力的建仓阶段。而且这与主力的成本区也没有关系,主力的成本也许更高也许更低。但由于“阻截式接单”还是有可能成交至少能够成交其中的一部分,因此目前的价位在主力看来并不是很高,迫不得已增加一些筹码也是可以接受的。

总而言之,“阻截式大单”的出现表明盘中有主力在运作,主力的仓位相当重而且认为目前的价位并不是很高,但主力希望通过适当的换手来提高市场的持筹成本。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现状,接着要分析主力的意图了。

主力用“阻截式大单”这一招是有很明显的意图的。

从交易过程看,市场已经没有抛盘,上档的大压单似乎永远也不会下来,明显是主力故意压在上面的,也许上档根本就没有什么压盘,因此主力可以轻而易举地往上做。

既然主力将要往上做,那么我们就应该马上跟进,买进第一价位的挂单,然后等着主力往上做。这是主力通过挂出的大单子希望告诉我们的信息。

可是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主力告诉我们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由于我们并不清楚主力的成本,也不知道主力的资金状况,因此主力的真实意图我们并不了解。“阻截式大单”只是让我们知道了主力的表面意图,但其真正的意图必须靠我们自已来判断。

其实光靠“阻截式大单”是无法真正了解主力的意图的。

假如主力被套,股价又是节节下跌,那么主力用“阻截式大单”方式进行出货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

我一再强调,任何一个细节的研判只能得出一些部分结论,但一个细节是无法决定一饮投资行为的,任何一次正确的投资决策一定是建立在多个细节的研判上。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