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高频交易对流动性不是恩惠而是市场稳定的严重威胁

为什么监管机构仅在数月之前还让个人投资者承受高达近%的损失(相当于新限制规定的倍)?这个问题从未被回答过。令人惊奇的是(或许不值得惊讶),从这场“雪崩”中赚到钱的只有高频交易者和一些经纪机构。

不幸的是,我们又一次看到交易所和监管机构失职了。谁从“雪崩”中获益了,小投资者、证券基金、高频交易商还是对冲基金?这个问题带有辩论色彩。当监管机构转移视线时,机构和小投资者被内幕交易者钻了空子。这是不是提醒你想起了更早前发生过的另一场崩溃?

这场“雪崩”也许只是冰山一角。经常被问及的问题是,与在最困难时候提供流动性(高频交易商强烈声称如此)不同的是,高频交易实际上是在吸收流动性。在10年5月18日的“雪崩”之后,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商品期货委员会的报告反驳了高频交易商的说法,声称“初步分析显示在2:30-3:00,交易量骤增,买卖差价拉大,深度减小。在2:42-2:45,随着深度减小,流动性也明显减少,表明后两个观察量的表现是一致的”。该报告继续评论说:“在2:30-3:00的半小时里,交易量达到前30天该时段平均交易量的近10倍。”报告指出,最密集的交易发生在流动性枯竭的关键时段,即:2:42-2:45。

标普500指数期货没有提供所有高频交易商所声称的额外流动性,与1987年南场崩溃几乎完全一样,它们实际上减少了流动性。沉重的做空行为打垮了价格当恐慌生成的时候,做空者的标准操作流程是,当价格跳水时先暂停做空,等到买家开始返回时再继续。这为高频交易者创造了巨大的利润机会,这些都是在美国完成的。

熟知高频交易内幕的人声称,在1987年崩溃发生之前,这种事情与价格下跌具有很多相似性。仅从这个基础上说,高频交易对流动性不是恩惠,而是市场稳定的严重威胁,很可能引发另一场1987年式的市场大崩溃。

相对股价现金流比率的五等份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