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未来发展的投资趋势是怎样的?趋势方面可以确定哪些内容?

寻找未来投资机会的线索

我们要寻找的目标线索有:会对相关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或者能够引导资本市场注意力转向的,与上市公司经营背景有关的世界经济、国内经济、制度变革行业状况、企业经营等方面以及消费习惯、人口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等因素将可能出现的重大变化或影响力将延续和深化的已发生重大事件或已存在的重大趋势.

这些因素很多,所以做出必要的筛选是至关重要的,这里面就存在一个经验判断的问题。我们要寻找的是与上市公司经营和利润相关度高的重大事件重大趋勢。

发现趋势

趋势在投资中第一重要。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成功投资无不是因为准确把握了一种趋势。

香港著名财经作家曹仁超先生对顺应大势以获利有着深人的研究和成功的实践。他从1982年到1997年通过长期持有房地产股从股市上赚取了20多倍的收益,正是顺应了香港英属政府在向中国政府交还香港前利用土地最后捞一把从而造成了香港房地产十几年持续上涨的大背景。


曹仁超先生这样总结巴菲特:在1974年至1984年间,巴菲特大量收集美国廉价股票,然后搭乘美国最后一班"繁荣号顺风车”,随着美国的超级大牛市于1982年起步、科技及经济起飞,其投资表现自然出色;但2007年10月美股大牛市结束后,整个趋势逆转,2008年巴菲特一样损失很大。

曹先生认为,在投资战绩背后真正起作用的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抓住大趋势赚大钱,抓住小趋势赚小钱。

但趋势这东西当我们回头去看的时候非常清楚,而当身临其中的时候,确实很难给予肯定的判断。那些能够成功把握大趋势的人到底是凭借真才实学还是有一定的运气成分,我们不得而知,估计应该是两者兼而有之。十几年来,我们所能关注到的名家高手所预言的大趋势,错误率实在是很高,笔者也曾知难而上,最终发现,社会大趋势在模糊之中是可以给予大纸率的感知的,但是真要论证清楚到100%的肯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多方面的复杂变化和相互作用,恐怕所谓的“云计算超级计算机”也望尘莫及。

但是,没有预测根本就没有投资,所有投资都是基于对未来的一种预判。

在实业领域也是如此,一个人要取得成功,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最关键的也还是要善于洞悉趋势的变迁,抓住机遇。成功者一定是那些能预测大势并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的人。

既然对未来的判断是不可避免的,那我们要做的事情就只有一件了,“寻找尽量确定的高概率趋势"。

如何寻找具有投资价值的趋势呢?笔者通过学习、实践总结了一些办法和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1)投资界已确认的趋势,未来继续延绫、深化。

券商的各种行业研究、宏观研究策略研究报告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已经明确形成的趋势。重大趋势形成后,其产生的作用是持续的,对有效投资机会的促成也存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市场对其的关注却总是断断续续的,投资者的注意力总是被阶段性的热点所引开,这就给了我们获取超额收益的可乘之机。

(2)利用明确的重大趋势进行六度分离思维。

六度分离思维的月的是为了找到一个明显的趋势如何导致其他趋势的发生。做好这个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确定一个明显的、重大的趋势,这个趋势应该是已经被证券市场广泛接受和认可,并且在相关上市公司板块走势中已经体现出来并成为持续性的股市热点。然后再由该趋势所涉及的产品和服务出发,沿着产业链向上向下进行追溯、或依据波特五力原理在替代品、互补品等等方面发挥头脑风暴,通过广泛联系寻找由明确的重大趋势将要带动的其他趋势。

(3)根据各类的财经科学研究成果所揭示的各种经济规律预判未来形势。

各种经济类文献数据库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根据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经验数据总结出来宝贵的经济发展规律,这些经济规律能够使我们得以高瞻远瞩地观察和判断中国宏观经济以及各行业的未来走向。

例如:

①在汽车国际化方面,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论文内容:

传统观点一直认为,汽车业“技术在欧洲,市场在中国”,但中国优秀出口企业却坚持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自主品牌,在出口方面,他们强调把“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注重技术、产品开发与当地需求的结合,整体上遵循“CBU(整车)输出——CKD(散件)输出——技术输出——品牌输出”这一国际成熟汽车品牌的国际化线路。

此间专家坚持,大批量客车出口意味着高额的运输费用,它将无情地吞噬着中国客车业本就不多的利润。以CKD出口可以有效减少运输费用,然而,这不是中国顶尖行业CKD出口的主要目的,其真正意圈在于,通过CKD出口进行技术输出,以此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品牌效应。由此,中国客车出口可以获得更大发展。

拿上述的“CBU(整车)输出——CKD(散件)输出——技术输出——品牌输出”这一国际成熟汽车品牌的国际化线路来比照中国的客车企业,我们发现以宇通客车为代表的中国客车企业正是在按照这种路线大步走向国际化。不仅如此,我们可以据此观察客车出口从整车到散件出口再到技术输出的进展状况来了解客车公司国际化发展的进程。这使我们能够对行业整体状况一目了然。

②在电解铝产业结构发展演变方面,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论文内容;

众所周知,一个产业的未来市场结构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的模式,不仅取决于市场结构本身的效率状况,而且还取决于该产业的特征,包括其最低资本规模、生产技术、资产的专用性程度、企业在整个产业链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企业业务流程和产品属性等方面的特征。尽管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总体利益最大化是永恒的大方向。利用宏观经济和各种产业特征的研究成果可以让我们对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趋势有个清楚的掌握,方向明确之后,所剩的就是路径问题了。

电解铝产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市场结构模式必然走向寡头垄断模式,而不是其他模式。电解铝产业是利用电流对氧化铝进行电解、生产出原铝等产品的产业,是整个铝工业生产链条的重要环节。与其他类似产业,如钢铁、石油化工等一样,都是资本密集度很高的产业,需要大型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以及很高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投入。

从世界钢铁石油化工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决况来看,这些产业已经在全球市场范围内形成了寡头垄断结构。在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钢铁产业市场集中度CR5就高达75%以上。石油化工领域,目前在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建有国家石油公司,在其中55个产油国中,有40多个国家只建一个石油公司,实行上下游统一经营;有10个国家建有2~3个石油公司;发达国家近年来通过并购重组形成了诸如埃克森——美孚、BP、壳牌、道达尔——菲纳埃尔夫、雪佛龙——德士古和大陆菲利普斯公司等垂直一体化的大型跨国公司。石化领域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生产份额的:击33%、贸易的67%,直接投资的70%,技术开发与转让的80%以上,不仅主导着本国市场而且主导国际市场。

由于资本的密集性和资产专用性特点,电解铝产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都很高,电解铝产业的最低经济规模一般要求在产能20万吨以上,在澳大利亚企业平均规模高:达28万吨。而且电解铝厂建设规模愈大,单位投资愈低,投资效益愈好,市场竞争力愈强。因此,企业一开始进入该产业时,就需要较高的最低经济规模,需要组建大型的企业集团,形成寡头垄断。同时,为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驱逐出局而造成巨大的沉淀成本(沉没成本高的行业需要形成寡头垄断)损失,电解铝企业必须通过规模化、集中化形成很强的市场势力。

从中我们知道,尽管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总体利益最大化是永恒的大方向,基于电解铝的行业特点,规模化和集中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前提下,再去寻找未来有前途的上市公司,一下子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