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市场反应有哪些?

①对于所有年份的重组事件样本,证券市场均在重组公告日前有了提前反应,表现为CAR曲线的上升或下降。而从1998年至2000年,证券市场对资产重组事件持续出现正向提前反应,尤以1999年最为明显。

这种提前反应的可能原因是:

A.存在重组信息提前泄漏现象。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要涉及重组各方、资产评估机构,证券监管部门、媒体等多个环节,任何环节都存在走漏消息的可能。

B.市场上存在对资产重组的炒作力量。可能存在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相互勾结,操纵股市,从而赚取超额收益。

C.从1997年到1999年,市场对资产重组的反应逐渐认同,并且逐渐趋热,而2000年对资产重组事件的反应又从1999年的过热反应中跌落下来,这是因为2000年的市场表现为大盘的一路攀升,市场上对资产重组的炒作力量对资产重组不再过度关注和炒作;2000年对非货币性交易的监管开始加强,使得上市公司想通过资产重组获得非货币性交易:从而获得大量的超额收益,以期改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行为失效,于是传递给市场的信号是资产重组股的业绩不会像以前那样“一组就灵”,人们对资产重组的预期开始调整,对重组事件反应渐趋平淡。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市场反应有哪些?

②在重组日后CAR出现持续的正值(1997年除外)。

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我国证券市场尚未达到弱式有效,市场需要一定时期去消化利好信息。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如果市场是完全有效的,资产重组是有显著绩效的,CAR曲线在重组日会显著上升并达到峰值,但以上曲线无一具有类似特点(1999年样本在重组前30日左右就出现了明显的提前反应,在重组宣告日虽然有较大幅度上升,但和重组宣告日前的提前反应相比并不十分显著)。

这说明:

A.我国市场尚未达到是弱式有效,市场不能及时反映现时信息,且我国的市场存在提前反应现象,这也导致重组公告已经没有有效的信息含量,故而没有出现有效市场所描述的现象。

B.市场对不同重组类型,不同行业的重组、不同事件段的重组预期不同,市场的提前反应期也不同,不同的重组事件的市场反应在统计时存在抵消的可能,需要详细分析。

C.我国市场上存在对股市进行炒作的力量,证券市场投机盛行,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这种现象。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