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中国式“炒新”何时停止?

中国式“炒新”何时停止?

\r\n

  12月29日,备受关注的国信证券(9.24,0.84,10.00%)登陆A股市场。不出所料,国信证券首日开盘随即遭到市场的爆炒。截至收盘,国信证券报收8.4元,全天的涨幅触及上市首日的上涨限制。与此同时,国信证券全天的换手率仅为0.05%,且其当天在涨停板上的封单高达11.65亿股。

\r\n

  事实上,国信证券的首日爆炒早已是意料之内的事情。不过,国信证券的上市时间碰巧遇上了券商股的疯狂行情,此举也为国信证券的上涨带来了更大的动力。

\r\n

  按照国信证券5.83元/股的发行价格,其对应的动态市盈率略高于20倍,若按照上市首日8.4元的收盘价计算,国信证券的动态市盈率仍然处于20余倍的水平。相比之下,经历前一轮的券商暴涨行情,券商板块的普遍动态市盈率已经提升到50多倍的水平。而在板块内,中信证券(33.17,0.98,3.04%)、长江证券(16.95,0.35,2.11%)、兴业证券(15.17,0.30,2.02%)等热门股的动态市盈率也远高于40倍。由此可见,对于仅有20余倍动态市盈率的国信证券来说,未来翻一番也未必是一件难事。

\r\n

  自今年6月底实行的IPO重启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已进行了多轮的新股发行。从多轮新股冻结的资金来看,整体上呈现出逐步增长的态势。

\r\n

  其中,在第一轮新股申购中,共冻结资金高达9222亿元。而在第二、三轮新股申购中,相应冻结的资金规模也维持在8000亿以上的水平。相比之下,最新一轮的新股冻结规模却明显提升。根据数据统计,在本轮新股发行中,累计冻结资金达到了3.1万亿,占比同期市场流通市值的1/10以上。

\r\n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多轮的新股发行中,新股爆炒现象持续不断。而新股上市首日随即遭遇爆炒的现象却成为了常态。究其原因,实际上即有内因主导,又有外因的影响。

\r\n

  从内因分析,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不彻底性成为新股爆炒的主要源头。就以今年颁布的发行监管红线为例,其中严厉规定了新股发行市盈率不得高于行业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于是,在多轮的新股发行中,普遍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均在偏低的水平,更有甚者出现了10倍左右的发行市盈率。

\r\n

 

[1][2][3]下一页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