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同市况区别对待 用成交量洞悉主力玄机

不清自来,目前很多人说成家量是不会骗人的,其实这这是一种错误的人士,只要钱足够多,成家量也是可以做出来的,只不过做成交量的成本高一点而已。鉴于主力做成交量成本较高,所以分析成交量在股市当中是相对来说比较靠谱。

------------主题分界线-----------

对于传统的量价关系就不给大家说了,这方面资料多的是,一找一大把,今天说两个特殊用法,仅供参考

名称:天量买入法(有没有搞错,天量见天价,天量买入法靠谱吗?或许你有这样的疑惑,请往下看)

用法:

1、把K线图切换到日线级别

2、缩小K先图比例

3、找出该股票历史上最高的成家量,我们称之为“天量”

4、找出天量这一天所对应的K线的最高股价,然后以这个最高股价为基准,画一条水平线,只要股价回落至这个水平线一线,这就是买点

直接上图

这是一种用法

再来看看其他的。

爆量买卖法

暴量往往会制造黑马,暴量也是我们要分析的重点内容。所谓暴量是指一档股票某日放出了近期以来的最大成交量。这个大量可能是20天,60天,120天,180天以来的最大的成交量。大盘的暴量往往出现在重要的底部、顶部和突破重大心理关口或技术阻力位的时候。而个股的暴量有三种情况:暴跌、暴涨和流通股本发生变化时。在个股操作时,平衡价格与操作价格发生重合或是比较接近的股票就更加值得参与,剩下那些股本多次变化、历史走势如过山车般、累计涨幅惊人以及无法把握持筹成本的股票不参与也罢。

具体说来,暴量的买卖原则是:

卖出:连续两日收盘价跌破暴大量K线实体底部。

买入:连续两日收盘价站上暴大量K线实体顶部。

以上观点仅供相互切磋交流之用

点关注,不迷路

同市况区别对待 用成交量洞悉主力玄机

在股市中流行一句话,叫做“量在价先”,似乎股票只要放量就会上涨。而事实上,任何事物都要辨证地看待,同样的成交量在不同市场状况下都会有不同的含义,只有随机应变才能洞察庄家的玄机。   主持人:常常听到投资者抱怨,用成交量方法来选股并没有骑上黑马,反而在高位被庄家套牢。难道成交量也会骗人吗?这期我们请来证券资深人士张红记先生,就让他来介绍一下成交量的用法。  北京丰台区股民王先生:为什么很多人都说“量在价先”?  张红记:“量在价先”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美国,盛行于台湾,上世纪90年代初传到内地股市。它最初的含义是,成交量代表市场人气,一只股票只有看涨并追涨的人多才会令股价节节高升。这一分析方法传到台湾及内地股市又有了不同的含义,由于台湾及内地股市庄家盛行,它被看做分析庄家意图的有力工具。因为机构坐庄必然要经历底部吸筹、中部拉升、高位出货三个阶段。而完成这三个阶段必然在成交量上有所表现。  北京朝阳区股民韩小姐:那我为什么用成交量选股并不准呢?  张红记:和任何为大众所熟知的技术分析方法都会被庄家利用一样,庄家也会制造虚假的成交量来诱惑股民上当。比如说“价涨量增”,庄家就会在高位通过自买自卖的方式制造成交量,造成还会继续上涨的假象,来完成出货。  破解庄家的这种手法需要一定经验。最主要的是判断机构的成本区及持仓情况。  庄家分长庄、短庄,以及中线庄家,每种庄家的拉升目标及底部吸筹比例都不相同。长庄一般要吸到流通筹码的50%以上时才会考虑拉升,往往要股价翻1番至两番才肯罢休。而短线庄家所吸收的筹码一般只有10%-20%,有30%左右的涨幅就可能出货。  投资者可以通过一只股票的底部换手率来判断机构的持仓。  一般而言,在正常的市道下,底部成交量的20%可能是机构所吸纳的筹码,照此计算,底部换手率达到100%的股票,机构的建仓比例会在20%左右。当然,由于处于牛市或熊市等不同市况下,这种比例也会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在股票拉升时“价涨量缩”甚至比“价涨量增”更准确,这时往往是庄家控盘比例极高造成的,所以当投资者看到有股价涨了40%以上,而成交量并没有太多放大,那很可能就是碰到了一匹黑马。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