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熊市中的巴菲特--巴菲特的投资原则

巴菲特财富超800亿美元,福布斯排名第三,巴菲特旗下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30万美元1股,有望排名福布斯第一···吗?

美国税改减税的有利影响直接表现为股市一路飘红,美股最大赢家伯克希尔-哈撒韦A类股破30万美元,一路高歌的股市背后再次显示了巴菲特的投资功力(伯克希尔-哈撒韦现为巴菲特持有的旗舰投资公司)。

1.股市连锁效应助力伯克希尔-哈撒韦大涨。

1972年美国滞涨时期巴菲特就清晰认知:股市是泡沫经济,因而他的投资路向转变为:控股优秀的实业公司。

往远看的成功案例:控股可口可乐,吉列,美国广播公司等获得了丰厚的股票收益。这样的连锁效应也铸就了巴菲特股坛的股神地位。

往近看的例子:巴菲特投资控股以苹果为首的科技公司,并成为苹果的第五大股东。当苹果股票大涨的时候自然带动了跟他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增长。

2.集中投资优秀公司,灵活买卖手中股票。

巴菲特但凡投资必然是大手笔投入,他持有的5支股票就占有了他投资仓位的60%,而这5只股票都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公司,其中有可口可乐,苹果,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从他投资的公司来看他的投资在打平稳牌。

巴菲特买入苹果股票的时候价格可是有点高的,突破了他以往低价买入的风格,从这可以看出巴菲特似乎年纪大了也怕输,所以更注重稳字投资法。

而且他策略非常灵活,会不断根据市场调整持仓量,做到快,准,狠。

当别人都看涨不愿卖中石油股时,他全部抛售。当人家都不愿接美国银行这块儿烫手石,他低价增持获得了高收益回报。每次当大家盼着巴菲特失灵的时候,结果总是狠打众人嘴巴,毕竟在掌控贪心这块儿似乎大家都不是巴菲特的对手。

3.做好危险预测,用精准眼光看人看股。

低买高卖,人人都知道,但却只造就了一个巴菲特。巴菲特在投资中也是贯穿了低价买入的手段,在股市飞涨时,他能冷静的挑选价低的优质股票,没有合适的,他宁愿不投资。

在股市长的最恐怖的1968他反其道而行大量抛售,在股市最低迷的1970~1974期间他购入了大量低价股票。

以上种种投资总结为他的投资名言:看到别人贪心时要感到害怕,看到别人害怕时要贪心。

巴菲特看股也看人,他看重美国广播公司是因为他优秀的CEO,他看好可口可乐是因为他有天才经理人。他追踪等待以上公司十几年,在经济危机致其落难时才终于等来了低价购股的机会。

他的经历说明了:要投资好,就要有估值能力,耐心等待,有出手的气魄。

作者:郑智慧 出品:懂财帝

熊市中的巴菲特--巴菲特的投资原则

巴菲特说:“当我购买股票时,股市是不存在的。”那么这时候,巴菲特关心的是什么呢?是企业,是活生生的企业。 巴菲特认为,一个投资者当他决定购买股票时,他首先是一个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证券分析家。投资什么样的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市场时机入市,这两条,构成了巴菲特投资原则的核心,概括地说,就是企业原则和市场原则。

  企业原则

  主营业务突出、简单,有始终如一和稳健的经营历史,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这是巴菲特选择一家企业的三条标准。主营业务突出、简单,既可以表现为一种产品,像可口可乐, 也可能表现为一种服务,像美国捷运、《华盛顿邮报》,问题是投资人要对“主营业务”有深入的了解;其二,有始终如一的稳健经营历史,巴菲特对资产重组改变主营业务,或正在改变生产线和产品的企业都不感兴趣;其三,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巴菲特看来所谓的“良好的发展前景”是一种特许经营企业,它有三个定义:①有市场需求甚至是强烈的需求;②没有替代产品;③经营上不受政府管制。巴菲特认为,具备上述条件,企业可以自主掌握产品或服务价格,使投资者能够得到异乎寻常的回报。  市场原则  所谓的市场原则,也就是巴菲特所认为的买入股票的时机确定。巴菲特认为,股票市场上情绪的力量往往大于理性的力量,股价在很多时候与企业的内在价值不符,这主要是“市场先生”—— 投资者的情绪在影响股价。“市场先生”每天都报出一个价格,愿意以此价格来购买你的股票,或者将他的股票卖给你。由于“市场先生”的情绪不稳定,报价难免有时高有时低。巴菲特认为要取得投资的成功,一方面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完全摒弃“市场先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则要利用“市场先生”,在市场进入疯狂,股价远远超出公司内在价值时,要勇于离场;在市场下跌进入非理性状态时,要勇于进场“贪婪”买入。  低价买入,是巴菲特市场原则的核心,只要低于公司内在价值,哪怕市场仍在下跌中,巴菲特都会不断买进。许多人不能忍受股价的下跌,巴菲特却泰然处之,他坚信,做不到这一点,就不可能在投资领域获得成功。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