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理财

中国天眼即将向世界开放,天眼望远镜运用了哪些技术是个怎样的望远镜

  3月27日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将于几天后正式向世界开放,接受全球科学家的观测申请。在27日于上海科技馆举行的上海科普论坛上,FAST首席科学家、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向上海科普爱好者介绍了这个世界闻名的大项目和射电天文学的故事。他说:“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让全人类看得更远。“中国天眼”的开启是不可避免的。”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位于贵州平塘,的“中国天眼”于2016年9月竣工开放,进入试运行期;2019年4月通过工艺验收,在中国;向国内天文学家开放,2020年1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已故“天眼”创始人南仁东,带领团队从提出想法到最终建成FAST,为中国科学家探索未知宇宙和生命起源开启了“天眼”。

巨型天文望远镜.png

  李菂说南仁东老师对FAST有远见和总结。”他说,这是中国天文学从追赶到超越的一次尝试。我们只是在尝试的初级阶段。”

  李菂一直从事射电天文学研究,也参与了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探索工作这个曾经是“世界第一”的大型装置,于2020年12月1日坍塌。李菂说,阿雷西博走过了57年的历史,在天文探索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菂说,现在FAST已经登上了“世界舞台”。FAST的最终目的是改变人类的宇宙观。围绕其五个既定的科学目标和研究,包括快速无线电脉冲和对系外行星的无线电探测,其尝试可能刚刚开始。

  其实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天眼望远镜,但是对天眼的了解应该没有那么多吧?

天眼.png

  天眼是一个500米的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该项目位于贵州省布依族, 黔南市苗族自治州克度镇, 平塘县大佛堂喀斯特坑,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控系统、接收终端和观测基地组成。

  中国天眼是由中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构想出来的。历时22年建成,2016年9月25日投入使用。它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领导,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在中国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它的综合性能是著名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十倍。

  2020年1月11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并投入使用。截至2020年11月,中国天眼发现的脉冲星数量超过了240颗。2021年4月1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将正式向全球科学界开放。

天眼望远镜.png

  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天文学会2006学术年会”上说,与现有的世界上最大孔径的100米望远镜相比,它的观测能力提高了10倍,在未来20~30年内将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FAST除了在观测中性氢线等厘米波段谱线、探索宇宙起源到星际物质结构、寻找暗弱脉冲星等暗弱射电源、高效搜寻地外合理生命等方面取得科技突破外,还将作为一个多学科基础研究平台,具备将中性氢观测延伸到宇宙边缘、观测暗物质和暗能量、寻找第一代天体的能力。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