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洋山港开出LNG加注“中国首单”,走进背后的“申能量”

SHPGX导读:申能集团和上港集团携手共同推动LNG在交通航运领域的推广应用,是双方贯彻国家号召的积极行动,是践行低碳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申能开拓清洁能源利用场景的有益尝试。未来,申能将继续推动保税LNG加注业务的发展,赋能绿色港口建设,助力上海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3月14日至15日,中国首次船到船LNG同步加注服务项目在洋山盛东码头顺利实施。在“达飞锡米”号集装箱班轮开展卸载作业的同时,一艘LNG加注船驶向集装箱轮外档,争分夺秒为其实施LNG燃料加注服务。而这样的场景此前只能在荷兰鹿特丹港、新加坡港看到。上海港由此正式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LNG加注服务能力的港口。

消息传来,同处洋山港区的申能集团旗下上海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上海LNG”)为之欢欣鼓舞,此次注入达飞班轮的保税LNG正是来自公司洋山接收站。“中国首单”背后,也蕴含着申能人贯彻落实国家要求,赋能绿色港口建设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辛勤付出。

正如申能集团总裁、党委副书记倪斌日前在洋山接收站调研时说到,此次申能集团和上港集团携手共同推动LNG在交通航运领域的推广应用,是双方贯彻国家号召的积极行动,是践行低碳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申能开拓清洁能源利用场景的有益尝试。未来,申能将继续推动保税LNG加注业务的发展,赋能绿色港口建设,助力上海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赋能1

实施国内首例高桩式码头在线改造

打牢基础设施关

作为燃料供应方,上海LNG在加注产业链中主要负责为加注船注入LNG燃料。如何让远小于LNG运输船的“海港未来”号加注船平稳靠泊接收站码头,是上海LNG团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充分评估码头利用情况和项目需求后,上海LNG选择了为码头新增靠船桩和靠泊护舷的在线改造方案。这不仅节约成本,还能节约洋山珍贵的岸线资源,但对前期设计和施工组织是不小的挑战,最大难点在于生产和施工将交叉进行。

上海LNG承担申城50%以上的天然气供给,改造正逢天然气需求最大的冬高峰期间,不影响接收站正常保供运行是大前提。经过现场生产部门通力协作和严格监护,施工团队充分利用码头窗口期分段作业,一个月间,克服船期、天气、风力等因素的干扰,见缝插针完成了打桩、混凝土浇筑、护舷及防冲板安装、靠泊仪安装调试等所有工序,如期实现了码头的焕新升级!作为国内高桩式LNG码头改造的首例,改造后的洋山LNG码头可兼顾小型LNG加注船舶靠泊,具有了更好的灵活性和通用度,在线改造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LNG接收站提供了借鉴。

赋能2

政策助推成功申请保税罐

提升服务能级

由于LNG不在我国出口产品名录上,为外籍LNG动力船加注燃料申请保税政策是必要的前置条件。公司在前期调研国内其他接收站保税罐申请的基础上,就上海LNG储罐的特殊性与上海海关积极沟通——储罐在开展保税业务同时更需兼顾本市天然气保供。海关部门更是克服疫情和春节长假带来的影响,在节前主动赴上海LNG洋山接收站进行现场检查,并结合实际为LNG保税罐申请提供指导,节后在申请过程中又开启绿色通道,确保保税储罐及时完成申请。

在海关、临港管委会等相关单位全程指导和政策创新扶持下,2月28日,上海LNG成为国内第四家拥有保税罐的LNG接收站,保税储罐可实现内外贸同步进行。

赋能3

护航国内首艘LNG加注船调试装船

彰显气源保障软实力

为确保正式装船时加注船靠得稳、通信联得畅、卸料臂接得牢、LNG输得出,上海LNG提前与船方接洽船岸匹配工作,通过交换技术数据、开展船型小微改造,于1月初和2月末顺利开展双侧船舷试靠和无进料对接测试。

3月9日,正式装船时刻到来。与之前沪东造船厂前来气试的大型LNG运输船相比,国内首艘LNG加注船2万方的“海港未来”号在外型尺寸、工艺管路参数等方面有很大区别。为此,公司制定了详尽的技术方案并修订操作规程,同时为船方量身定制冷舱、装载方案,细化每一个操作步骤、监控指标和应急处置措施,并向船岸双方的所有相关人员做交底培训。

凭借既往丰富的接卸、预冷经验以及与船方的紧密协作,上海LNG团队经过63小时的有序工作,为“海港未来”号成功实施冷舱并装载7806方LNG!其中7066方于3月14-15日注入卸载中的“达飞锡米”号集装箱班轮,可保障其顺利返回美国西海岸。

目前,上海LNG正抓紧推进反输工艺管道部分的改造,项目改造完成后,将以10倍于当前的流量速度为加注船装载LNG,为洋山港更清洁、低碳和高效的未来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延伸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际海事组织低硫令的实施和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落地,国际航行船舶改造和新建LNG动力船舶的进程加速。LNG作为清洁能源,其燃烧不排放硫,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较油品少30%以上,兼具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正成为全球航运业绿色发展、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2020年12月,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向上海伸出橄榄枝,提出“船到船加注”意向。这对于汇聚全球80多条远洋航线、集装箱年吞吐量不断创造新高的上海港而言,布局此业务,相当于栽下梧桐树,对其绿色转型、提升服务能级、增强港口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一场以先行先试为主题的接力拉开序幕:申能集团与上港集团携手,认真贯彻国家要求,梳理产业链、业务链,经过一年多的专班协作,构建出LNG燃料提供(申能集团旗下上海LNG)-加注实施主体(上港集团旗下上港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加注对象(法国达飞集团LNG动力班轮)的市场雏形。

临港新片区充分发挥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排头兵作用,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联合本市十一个部门发布保税LNG加注管理办法,为上海港开启保税LNG加注服务提供政策支持。

这次合作,也成为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政企共同致力于“双碳”目标的示范典型。

本文来源 |申飞扬能无限

上海证券报,新华社主办,中国证监会法定披露证券市场信息媒体,创立于1991年,是新中国第一份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现已形成涵盖报纸、网站、客户端、视频、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全媒体财经传媒矩阵。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