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我国苹果种植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农产品集购网特约撰稿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苹果开始在我国四大适生区进行规模种植,其中,山东烟台可以说是国产红富士苹果的娘家地,从烟富3号的基因排序先后培育出了烟富6号、烟富8号、烟富10号等优良品种,无论是乔化、矮化还是片红、条纹红,烟富系列的红富士品种在国产苹果栽培建园方面得到了广泛认知和大面积推广。当然烟富系列在推广的过程中,也派生出了诸多新品种,但是都离不开烟富优良的母本根基。而早、中熟苹果品种在陕西和山西分布最广,嘎啦、美8、红将军、金冠、乔纳金、元帅系等早、中熟苹果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苹果鲜货市场的销售份额,山东、甘肃的部分产区也有零星种植,有效地填补了晚熟苹果成熟前的市场空白。

随着农业产业的市场经济化,改革开放后进行了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大调整。据统计,2000年前后我们国家的苹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4000万亩以上,2010年后挂果面积一度达到4500万亩的顶峰记录,年总产量也几近4500万吨。

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对苹果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受气候原因和地理环境影响,苹果的整体质量有所下滑。首先,口感不如当初,主要是因为绝大多数产地果农一味地追求产量,大量的施用高氮型化学肥料,破坏了地表的土壤结构,从而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严重缺失,中、微量元素配比失调。虽然通过套袋措施,使苹果的表光度和色鲜度有效地得到提升,迎合了市场销售的导向,但却忽略了消费者对水果品类需求的味觉感受。其次,当种植苹果的收益比种其他作物的收益高的时候,产区周边就会跟风从而盲目扩大苹果种植面积,近年来苹果适生区的边缘地带也都种上了苹果,这些苹果最终都会以适中的价格提前被三、四线城市或就近的小市场处理,但仍旧会对适生区域里的苹果价格有一定冲击。

多地大面积发展起来的苹果产业,给苹果的市场行情注入了疲软剂,产量过剩而且质量下滑的苹果市场将如何面对消费群体。因为苹果不代表水果,只是水果中的一种,大面积快速发展起来的桔、橘、橙类南果联盟对苹果市场的挤兑非常严重,毕竟南果都是以鲜果身份上市,而苹果鲜货上市的时间又非常有限。

苹果市场行情的不稳定,以及近年来苹果树上的病虫害防治和管理难度加大,部分产区的果农已经对苹果市场的前景失去了信心,砍树毁园的现象接连出现,席卷山西、陕西大多数产区,有消息称近两年来,苹果的种植面积收缩了近1000万亩,这个数据的真实性不是很可靠,但是苹果的适生区还在继续延展,而适生区内已经开始大面积淘汰老果园是不争的事实。当然,我们国家苹果的种植面积如果真的能控制在3000~3500万亩之间,苹果的行情就会趋于稳定。

综观我国苹果种植面积结构,中、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之间还存在着矛盾和不协调,晚熟品种的面积太大,无形中给库存苹果的销售增加了压力。从近10年库存苹果的市场行情看,一旦库存苹果的数量超过1000万吨,价格行情就会有风险。正常年份里苹果的出口仅仅是库存苹果的10%左右,而且都是些不影响国内市场销售的低价位货,绝大部分库存苹果主要还是靠国内市场消化,而库存苹果年前年后的销售要受南果联盟的数量和价格影响,四月份开始就又要受应季瓜果陆续上市的冲击,六月份开始早熟苹果也露脸了。因此,库存苹果的数量过大就会给苹果的市场行情带来毁灭性的风险。

另外,从苹果品质对适生区的选择上,应该在不宜于库存苹果的产区加大早、中熟品种的栽植力度,扩大早、中熟苹果的面积,增加年产量,尽量填补苹果市场鲜货供应的空缺。在苹果适生区的种植面积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一旦苹果鲜货上市的数量增加,就一定会减轻库存苹果的销售压力。

消费者是一切产能的上帝,苹果市场的消费群体除了对价格敏感外,还对苹果的品质有要求和选择,绿色无公害已经是人们对健康生活评判的标准,人们对苹果的消费观念也正在从品相向口感和味觉转变,我们的产地果农要在增产增收的同时不忘提高果品的内在质量,和市场销售、消费要求有机接轨,才是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农产品集购网特约撰稿,作者:郭纪魏,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将依法追责。)

农产品集购网声明:本平台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