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国盛宏观:“执行底”确认,6月是关键窗口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熊园观察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 博士

  国盛证券宏观研究员,朱慧

  稳增长政策不断加码,政策加快落地,地产延续放松。国内疫情好转,但经济继续走弱。后续政策会怎么走?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每半个月重大政策进行跟踪:1)中央、部委、地方的重要会议与政策;2)疫情防控政策;3)行业与产业政策。本期为近半月(2022.5.15—5.30)以来的政策跟踪。PS:半月经济高频跟踪已有对应报告。

  核心结论:近半月政策主要围绕稳增长,包括:5.23国常会部署33条一揽子政策、5.25“稳住经济大盘”会议狠抓落实、多部委多地出台“松地产、发消费券、汽车补贴”配套政策等,也需关注数字经济、能源安全、海南推出“土地超市”等其它政策。继续提示:“政策底”再确认,“执行底”也被确认,但“经济底、市场底”可能还需磨;二季度GDP增速应是0-3%,全年目标可能转向“保4争5”。短期看,经济能否走出底部,6月是观察窗口,疫情之外,需紧盯存量政策的落地情况,特别国债等“增量工具”应在酝酿中。

  1、近半月政策主要围绕稳增长,包括5.23国常会部署33条一揽子政策、5.25“稳住经济大盘”会议狠抓落实、多部委多地出台配套政策等,代表性的细化举措包括:央行降房贷利率和5年期LPR,超70城放松房地产;多地发消费券、汽车补贴;已有5省、50多城开启常态化核酸。

  2、其它可关注的政策:总书记《求是》发文、延续5大纠偏;海南推出“土地超市”;数字经济、能源安全、健康服务业等产业重要性凸显。

  3、继续提示:“政策底”再确认,“执行底”也被确认,但“经济底、市场底”可能还需磨,二季度GDP增速应是0-3%,全年目标可能转向“保4争5”;后续稳增长的关键是“优化疫情防控、松地产、扩基建、抓落实”,也要全力稳信心、全力解决“资金缺口”。

  4、短期看,经济能否探底回升,6月是观察窗口,可紧盯5.25“稳住经济大盘”会议后各方的实际落实情况,尤其是核心一二线城市放松地产、常态化核酸、“增量工具”(比如特别国债)等。

  5、下为近半月(5.15-5.30)重大政策一览:

  >重要会议与政策:延续5大纠偏;全力稳住经济大盘、狠抓落实,多部委多地相继出台配套政策。

  >疫情防控政策:更好地处理防疫情VS稳增长的均衡;已有5省、50多城开启常态化核酸。

  >行业与产业政策:地产进一步实质性放松;数字经济、能源安全、健康服务业等重要性凸显。

  后附:5张详表,梳理近期政策。

  报告摘要:

  一、重要会议与政策:延续5大纠偏;全力稳住经济大盘、狠抓落实,多部委多地相继出台配套政策

  1、重要文章:5.16总书记《求是》杂志发文《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是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本次单独成文刊发,重申了“共同富裕、资本、初级产品保供、防风险、双碳”5大正确认识,旨在再一次厘清与纠偏,有助于各方更好理解、执行中央政策。

  2、重要会议:5.23国常会、5.25“稳住经济大盘”会议。5.23国常会部署了6方面33项稳经济一揽子举措,随后5.25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会议,这是一场“抓落实、强监督”的会议,直达县一级、旨在第一时间传达“稳住经济大盘”的全国动员令;这也是一场“讲困难、摆事实”会议,直指当前部分困难“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综合看,“政策底”再确认,“执行底”也被确认。

  3、部委政策: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投资;下调5年期LPR和房贷利率下限;多部委出台稳经济举措

  >国务院:5.25印发《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5.23印发“试点发行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通知。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旨在拓宽投资渠道、扩大有效投资、降低政府债务风险,同时要求加强对盘活存量资产回收资金的管理,旨在支持“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等新项目建设,当下也有望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尤其是债务率较高、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的地区;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属于有效盘活存量资产范畴,回收资金用于新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建设。

  >央行:5.15下调首套住房利率下限;5.20下调5年期LPR 15BP。面对稳物价、稳汇率的双重压力,5.20仍能较大力度的下调5年期LPR,理论上相当于一周内全国层面的房贷利率下调了35BP,旨在提信心、松地产,有望拉开新一轮政策“大礼包”的序幕,更多“增量工具”可期。

  >财政部:5.18通报8例地方隐性债务化解问责典型案例。此次通报重申了各地必须严格遏制新增隐性债务,这也是近几年财政部一直强调的原则。需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对地方融资其实是趋于放宽的,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存量隐性债务的化解进度有所放宽、更注重“以时间换空间”,比如贵州,出台了隐债展期、重组,增加隐债置换额度,对政信类业务进行阶段性延本延息等政策;二是进一步“开正门”,允许合规的城投融资,如4.18央行和5.16银保监会均指出“依法依规支持城投公司合理融资”。

  >多部委:相继出台稳经济举措,包括:5.25国资委出台27条举措推动央企助力中小企业纾困;5.26工信部着力稳产业链、供应链,将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5.25/5.26财政部加码减税降费,并提前下达相关转移支付保基层运转;5.27央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能力。

  4、地方政策:多地发消费券、汽车补贴;上海等多省出台稳经济政策;海南建立“土地超市”制度

  >多地发放消费券、汽车补贴,旨在促消费。5月以来,深圳、重庆、南京等至少30多个城市发放消费券,总额超40亿元,既有满减券、立减券等传统形式,也有数字人民币等新形式,主要覆盖零售、餐饮、汽车、家电、电商、文旅等行业;同时,广东、湖北等5省,深圳、上海等10多个城市出台了刺激汽车消费政策。倾向于认为,这些政策会有助于拉动消费,但真正恢复可能取决于疫情后周期、地产后周期。

  >上海、浙江、广东等多省出台稳经济具体政策。5.25“稳住经济大盘”会议之后,浙江、上海、广东、吉林等20余省陆续开会部署,有些省份还出台了具体政策部署,其中:5.29上海出台50条,5.28广东出台“稳工业32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25条”,5.27吉林出台43条,5.25浙江出台38等。

  >海南建立“土地超市”制度。5.24海南印发《关于建立“土地超市”制度的实施意见》,旨在破解“项目等土地”问题,通过“土地库”和“项目库”“资源库”对接,推动“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此前浙江余姚等地也有过“土地超市”实践,海南方案有望给全国土地市场改革提供更可借鉴的参考。

  二、疫情防控政策:更好地处理防疫情VS稳增长的均衡;已有5省、50多城开启常态化核酸

  1、中央:更好处理“防疫情VS稳增长”的均衡,防止“一刀切”。5.25“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会议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全面把握,防止单打一、一刀切”。

  2、地方:5省、50多城开启常态化核酸,大城市要求建立15分钟核酸“采样圈”。4月以来,已有湖北、山东、江西、北京、上海等5省市,深圳等超50个城市实施常态化核酸,频率为每2/3天、每周不等。继续提示,常态化核酸可能会成为各地“必选动作”、各地也有望加快推广,我们前期测算也表明:常态化核酸的成本明显低于全面/部分封控的成本;疫后1个月左右,常态化核酸城市的经济有望基本恢复。

  三、行业与产业政策:地产进一步实质性放松;数字经济、能源安全、健康服务业等重要性凸显

  1、多地房地产进一步放松,供需两端齐发力。需求端,5月以来已有近70城下调房贷利率、松绑限购限售等;供给端,上海下调了土拍封存监管资金比例,山西、扬州多地优化预售资金监管和土地出让政策。继续提示,稳增长必须稳地产,要避免房地产“硬着陆”,预计更多核心一二线城市有望松绑。

  2、数字经济重要性进一步凸显。5.17全国政协召开“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5.18总理提出“支持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合法合规境内外上市融资”;5.24发改委提出“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加快数字化转型”,预计后续会有一系列相关举措,可关注适度超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3、更注重能源安全,可关注煤炭行业扩产。5.25“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会议要求“落实地方煤炭产量责任,调整煤矿核增产能政策,加快办理保供煤矿手续”,指向的还是稳能源、稳物价(上游原材料)。

  4、关注生物经济产业和健康服务业。5.20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预期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在2025年超过11.5万亿元;此外,5.10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风险提示:疫情、外部环境、政策力度等超预期变化。

  正文如下:

  一、重要会议与政策:延续五大纠偏;全力稳住经济大盘、狠抓落实,多部委多地相继出台配套政策

  1、重要文章:总书记《求是》发文,重申五大正确认识,继续纠偏

  事件:5月16日,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文《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主要内容:文章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具体来看,包括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

  简评:文章是总书记在2021年12月8-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相比去年会议通稿更为详实。单独成文刊发,旨在再一次厘清与纠偏,应有助于各方更好理解、更好执行中央政策。继续提示,共同富裕下,先把“蛋糕”做大做好、再切好分好;资本政策风向已变(4.29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专门学习和讨论资本),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节约与安全并重,可关注种子安全、能源安全;防风险,要“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双碳,不搞“运动式、一刀切”,更注重稳增长、安全、有序发展,今年以来双碳也延续纠偏、碳市场扩容,不过,“双碳”总目标未变,各省市各行业持续推进、但进度不一。

  2、重要会议:全力稳住经济大盘,抓落实、强监督

  事件: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此前5月23日,国常会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共6方面33项措施。

  主要内容:

  1、5.25“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会议: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强调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地方肩负着促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的重任,要守土尽责抓落实。对于确定的政策上半年基本实施完成,国常会确定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5月底前要出台细则、应出尽出。同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把握,防止单打一、一刀切。

  2、5.23国常会:一揽子举措包括财政、金融、消费、投资等共6方面33项措施:1)财政政策,将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等社保费政策延至年底,并扩围至其他特困行业,预计今年缓缴3200亿元。2)金融政策,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等。3)稳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复工达产政策,取消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通行限制,有序增加国内国际客运航班。4)促消费和有效投资,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新开工一批水利特别是大型引水灌溉、交通、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5)保能源安全,调整煤矿核增产能政策,再开工一批能源项目。6)保民生,做好失业保障、低保和困难群众救助等工作。

  简评(详见报告《如何理解“稳住经济大盘”会议?》):

  总体看,继5.23国常会部署6方面33项稳经济一揽子举措后,紧接着5.25召开全国稳住经济会议,旨在“抓落实、强监督”,直达县一级,第一时间传达“稳住经济大盘”的全国动员令。既因为形势严峻,也因为“近几个月政策出了很多、但没能有效落地”。这也是一场“讲困难、摆事实”的会议,直指当前部分困难“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往后看,稳增长仍是硬要求,“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措辞偏保守,再叠加当前经济现状,预示二季度GDP增速可能落入0-3%之间,全年目标可能转向“保4争5”。

  具体看,基于5.25全国稳住经济会议和5.23国常会,后续政策有6大看点:

  >看点1:“5.23国常会部署的33项一揽子政策,5月底之前要出台细则”,预示各项政策有望加快落地;

  >看点2:政策大方向会更突出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

  >看点3:会更好处理“防疫情VS稳增长”的均衡,推复工、稳产业链、稳供应链;

  >看点4:稳增长的主抓手是松地产、扩基建、汽车消费;

  >看点5:更注重保能源安全;

  >看点6:松货币、宽财政,核心是要解决下半年稳增长的“资金缺口”,降准降息、发行特别国债仍有可能,也有可能出台类似PSL这种政策安排。

  3、部委政策: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投资;下调5年期LPR和房贷利率下限;多部委出台稳经济举措

  国务院:盘活存量资产;试点发行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

  事件:5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

  主要内容:要求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通过推动基础设施REITs健康发展、规范有序推进PPP、积极推进产权规范交易等多种方式,做好盘活存量资产工作。加强对盘活存量资产回收资金的管理,除按规定用于本项目职工安置、税费缴纳、债务偿还等支出外,应确保主要用于项目建设,形成优质资产。对地方政府债务率较高、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的地区,回收的资金可适当用于“三保”支出及债务还本付息。

  事件:5月23日,国务院、证监会印发《关于规范做好保障性租赁住房试点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有关工作的通知》。

  主要内容:要求严格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在发起主体、回收资金用途等方面构建有效的隔离机制,压实参与机构责任,切实防范REITs回收资金违规流入商品住宅和商业地产开发领域。鼓励权属清晰、运营模式成熟、具有可持续市场化收益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发行REITs,推动试点项目尽快落地,同时加强市场监管,督促原始权益人和中介机构诚实守信、归位尽责,确保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行稳致远。

  简评:面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可实现提升基础设施管理水平、拓宽投资渠道、合理扩大有效投资、降低政府债务风险等多重目标。对于回收资金,总体看,是为了精准有效支持“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等新项目建设。当下也有望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率较高、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地区,回收资金可用于三保支出及债务还本付息。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属于有效盘活存量资产范畴,回收资金用于新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建设,促进形成投融资良性循环,也有利于拓宽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资金来源推动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住房制度。

  央行:下调首套住房利率下限;5年期LPR下调15BP

  事件:5月15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套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LPR减20BP,二套利率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LPR+60BP)。5月20日,5年期LPR下调15BP至4.45%,1年期LPR保持不变。

  简评(详见报告《新一轮“大礼包”的开始—单边降LPR七点理解》):此前多地已下调住房贷款利率,此次属于全面层面直接下调了利率下限,后续各地贷款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调。面对稳物价、稳汇率的双重压力,5.20仍能较大力度的下调5年期LPR,理论上相当于一周内,全国层面的房贷利率下调了35BP,旨在提信心、松地产,有望拉开新一轮政策“大礼包”的序幕,更多“增量工具”可期,短期紧盯3大政策:核心一二线城市放松地产、发行特别国债、常态化核酸。继续提示,“政策底”已现,“经济底、市场底”可能仍需磨;对于大类资产,空间比时间重要,不用再过于悲观。

  财政部:通报8例地方隐性债务化解问责典型案例

  事件:5月18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的通报》。

  主要内容:通报了安徽安庆、贵州兴义、江西贵溪等8例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涉及违法违规行为包括新增隐性债务和隐性债务化解不实两大类。

  简评:此次通报重申了各地必须严格遏制新增隐性债务,这也是近几年财政部一直强调的原则。需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对地方融资其实是趋于放宽的,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存量隐性债务的化解进度有所放宽、更注重“以时间换空间”,比如贵州,出台了隐债展期、重组,增加隐债置换额度,对政信类业务进行阶段性延本延息等政策;二是进一步“开正门”,允许合规的城投融资,如4.18央行和5.16银保监会均指出“依法依规支持城投公司合理融资”。

  多部委:相继出台稳经济举措

  >国务院国资委:27条举措推动央企助力中小企业纾困

  5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中央企业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协同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从支付账款、减免房租、降低成本、优化供给、融通资金等方面提出27条有力有效措施,推动中央企业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协同发展。

  >工信部:稳产业链、供应链,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

  5月26日,工信部召开提振工业经济电视电话会议。将实施企业“白名单”动态调整机制,聚焦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要求抓紧实施制造业“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和项目,适度超前部署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重点外资项目建设进度。组织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

  >财政部:减税降费政策加码,并提前下达相关转移支付保基层运转

  5月26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提前下达第三批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转移支付资金预算的通知》,此批转移支付资金共4000亿元,相关资金列入2023年预算,并于2022年先行单独调拨。以支持地方落实好留抵退税和其他减税降费政策,有效弥补政策性减收,缓解地方财政收支矛盾,促进县区财政平稳运行。

  5月25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支持金融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通知》,提出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作用、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等六方面举措,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撬动金融资源更好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央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升金融服务服务小微企业能力

  5月27日,央行印发《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着力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助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创业、稳经济增长。要求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用好降准、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持续增加普惠小微贷款投放。加大小微企业金融债券、资本补充债发行力度,积极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

  5月24日,央行、银保监会召开主要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研究部署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金融系统要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基本盘。要用好用足各种政策工具,从扩增量、稳存量两方面发力,以适度的信贷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围绕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能源保供、水利基建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要落实政策要求,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增长,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加快已授信贷款的放款进度。

  >住建部:实施阶段性住房公积金支持政策

  5月24日,住建部、财政部、央行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的通知》。对于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到期后进行补缴;缴存职工正常提取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不受缓缴影响。对于受疫情影响的缴存人,不能正常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不作逾期处理,不报送征信部门。同时,各地可提高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额度,支持缴存人按需提取,更好地满足缴存人支付房租的实际需要。上述支持政策暂定实施至2022年12月31日。

  4、地方政策:多地发消费券、汽车补贴;上海等多省出台稳经济政策;海南建立“土地超市”制度

  >多地发放消费券:近期,多省市结合自身实际发放消费券,5月以来总额超40亿元,既有满减券、立减券等传统形式,也有数字人民币,主要覆盖零售、餐饮、汽车、家电、电商、文旅等行业。

  >多地刺激汽车消费:5月以来,已有广东、海南、江西、山东、湖北5省,深圳、上海、青岛、太原等10多个城市实行促进汽车消费措施,侧重鼓励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现金补贴和消费券形式分阶发放,明确鼓励以旧换新、报废换新、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活动。

  简评:4.29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4.30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5.27工信部提振工业经济会,提及“组织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发放消费券、鼓励汽车消费是多地的做法。但4月消费跌幅明显高于预期,指向疫情冲击之外,更本质的应是内需不足、信心不足。倾向于认为,各地会着力促消费,但有效的方法并不多,消费恢复有两大关注点:疫情后周期(酒店、餐饮、旅游等);地产后周期(建筑装潢、家电家居等)。

  >上海、浙江、广东等多省出台稳经济政策

  5.25“稳住经济大盘”会议之后,浙江、上海、广东、吉林等20余省陆续开会部署,有些省份还出台了具体政策部署,其中:5.29上海出台50条,5.28广东出台“稳工业32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25条”,5.27吉林出台43条,5.25浙江出台38条等。

  >海南推出省级“土地超市”

  5月24日,海南发布《关于建立“土地超市”制度的实施意见》,“土地超市”指向搭建土地二级市场信息平台,实现归集产权明晰的存量建设用地、发布公开透明的土地信息、配对有效精准的项目要素、提供方便快捷的用地选择、实施规范高效的服务监管为一体的土地全生命周期监管制度体系。

  简评:海南“土地超市”旨在破解“项目等土地”问题,通过“土地库”和“项目库”“资源库”对接,推动“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此前浙江余姚等地也有过“土地超市”实践,海南方案有望给全国土地市场改革提供更可借鉴的参考

  二、疫情防控政策:更好地处理防疫情VS稳增长的均衡;已有5省、50多城开启常态化核酸

  1、中央:更好处理“防疫情VS稳增长”的均衡,防止“一刀切”

  >5.25国务院: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强调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全面把握,防止单打一、一刀切。

  >5.9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提升监测预警灵敏性,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

  >5.5政治局常委会:强调目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疫情的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远没有到可以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要求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

  >4.29政治局会议:要根据病毒变异和传播的新特点,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地方:多地开启常态化核酸

  >常态化核酸:4月以来,已有湖北、山东、江西、北京、上海5省市,深圳、杭州、合肥等50多城实施常态化核酸,频率为每2天、每3天、每周不等。且多地提升常态化核酸频率,如珠海要求3月30日- 4月9日,每日按全市常住人口20%的比例开展社会面核酸筛查,市民每5天主动接受至少一次核酸检测;4月15日,珠海再次发文,要求进入住宅小区、室内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需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简评:总体来看,“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变,但要求“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全面把握,防止单打一、一刀切”。在此之下,常态化核酸可能会成为各地“必选动作”,尤其是人口流动频繁的一二线城市,旨在及时发现疫情、阻断传播链。

  常态化核酸的成本和效果我们也做了测算(详见报告《常态化核酸成本、效果的测算》):

  成本测算:中性假设下,年内实施常态化核酸的成本约1200亿,占2021年财政收入约0.6%,占2021年GDP约 0.1%;极限假设下,成本会提升至约4600亿,占2021年财政收入约2.3%,占2021年GDP约 0.4%;由此看,常态化核酸的成本应明显低于全面/部分封控的成本(我们前期测算显示,若疫情5月底受控,3月以来疫情拖累全年GDP约0.7个点左右)。

  效果测算:短期看,对比已开始实施的13个城市实际情况,常态化核酸有助于疫情尽快受控,有助于经济恢复;中期看,对比深圳(已实施)和唐山(未实施),疫后约1个月,常态化核酸城市的经济可基本恢复。

  综合看,常态化核酸有助于“疫情要防住VS经济要稳住”的均衡,下半年疫情冲击有望减轻,但全年5.5%的目标实现难度仍大,仍需全力稳增长。

  三、行业与产业政策:地产进一步实质性放松;数字经济、能源安全、健康服务业等重要性凸显

  1、多地地产进一步放松,供需两端齐发力

  需求端:多地地产继续放松

  5月以来,已有海口、东莞、南京、长沙等近70个城市放松地产,包括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取消限售限购限贷、下调房贷利率等,这也符合我们去年底以来的预判。

  供给端:优化预售资金监管和土地出让政策

  >上海:下调土拍封存监管资金比例

  5月26日,上海发布《关于恢复上海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沪告字[2022]第016号公告的出让活动的通知》,宣布6月1日恢复首批宅地出让,36幅宅地均采用挂牌方式出让,有效申请人即为竞买人。并调整了监管账户监管期限起始时间和封存资金金额,扣除20%保证金后,监管资金比例明显降低。

  >山西:优化预售资金监管,房企可提取非重点监管资金

  5月10日,山西住建厅发布《山西省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 提出非重点监管资金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取使用,优先用于预售项目工程建设和偿还本项目贷款等。

  >扬州:优化土地出让政策,延长土地出让金缴纳时间

  5月9日,扬州规自局发布《关于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调整优化土地出让政策的通知》,提出优化土地供应结构,降低商住比;取消住宅地块与产业、商业、外资等捆绑上市,鼓励充分竞争。延长土地出让金缴纳时间,在执行竞买保证金最低限20%的基础上,首期50%出让金于一个月内缴清,90日内缴至75%,180日内全部缴清,不计息。

  简评:需求端,5月以来已有超50个城市放松地产,伴随5.15下调房贷利率下限、5.20五年期LPR下调15BP,后续各地利率有望跟进调整。供给端,上海下调了土拍封存监管资金比例,山西、扬州分别优化了预售资金监管和土地出让政策,给房企减负。继续提示,稳增长必须稳地产,要避免房地产“硬着陆”,预计更多核心一二线城市有望松绑。

  2、数字经济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发改委:规范和发展并重,推动平台经济发展

  5月24日,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对于全国政协委员在5月17日政协会议上的建议,从四方面作了简要回应:1)关于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目前发改委正在牵头加快推进新基建,部署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实施“东数西算”工程。下一步,将强化统筹布局和坚持绿色发展。2)关于深度挖掘数字要素价值,发改委正在牵头制定数据要素基础制度文件。3)关于加快数字化转型,《“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已印发,下一步,将研究起草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组织专项工程布局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4)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坚持规范和发展并重,推动构建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推动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支持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合法合规境内外上市融资

  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云南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进一步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提出支持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合法合规境内外上市融资。

  >全国政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5月17日,全国政协召开“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强调,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使之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指出,要努力适应数字经济带来的全方位变革,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支持平台经济、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支持数字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简评:后续围绕做优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将会有一系列举措,关注适度超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出台数据要素基础制度文件,以及数字化转型进度。对于平台经济,本轮监管始于20年底,当前制度基础已逐步搭建,强化有效执行,规范与发展并重,政策支持的确定性提升。

  3、更注重能源安全

  5月25日,“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会议:要求“落实地方煤炭产量责任,调整煤矿核增产能政策,加快办理保供煤矿手续”,指向的还是稳能源、稳物价(上游原材料)。

  4、关注生物经济产业和健康服务业

  5月20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目标到2025年,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健全,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对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独特优势进一步发挥,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主要发展指标中,《规划》预期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在2025年超过11.5万亿元。

  5月10日,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目标到2025年,生物经济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生物科技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生物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新跨越。到2035年,我国生物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国际前列,基本形成技术水平领先、产业实力雄厚、融合应用广泛、资源保障有力、安全风险可控、制度体系完备的发展新局面。

  风险提示:疫情演化、外部环境恶化、政策收紧等超预期。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