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高瑞东7月政治局会议精神学习体会:统筹防疫与经济,力争最好结果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作者:高瑞东 赵格格 刘文豪 刘星辰 杨康

  核心观点

  核心观点:

  7月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定动态清零政策,这是为争取更大范围的胜利果实所做的努力,特别要算政治账。同时,积极有为、夯实经济复苏势头,财政政策为基建投资注入新增量,货币政策继续聚焦宽信用。

  此外,会议就三方面做出积极部署,一是稳定房地产市场,各地推进因城施策,保交楼、稳民生;二是加大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既引导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为稳投资提供新发力方向;三是持续鼓励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企业投资意愿。

  一个中心:统筹防疫和经济要算政治账,积极有为力争最好结果。会议指出,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综合看、系统看、长远看,特别是要从政治上看、算政治账。事实证明,短期的动态清零会付出一定代价,但可以为全国的经济增长营造长期稳定安全的环境。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经济运行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国内疫情可控、大局稳定,方可保持我们的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

  积极有为扩大需求,力争实现最好结果。二季度疫情散发对经济造成超预期冲击,5月随着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发力加码,6月主要经济指标均有所回升。本次会议领航定向、坚定信心,要夯实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用足用好各类政策工具箱,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坚持动态清零,不松懈厌战,预计现阶段疫情难以出现大规模传播。目前BA.5已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并传入国内,但随各地坚决贯彻党中央确定的新冠肺炎防控政策举措,预计现阶段BA.5在国内引发大规模传播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现有防控体系不断优化,强调“主动防、早发现、快处置”,大幅提升应对能力;另一方面,BA.5毒株载量高、易检测,积极开展核酸检测可实现有效控制。

  两个政策:货币政策宽信用,财政政策为基建投资注入新增量。

  财政政策方面,新一批专项债资金有望尽快下达。会议提出,要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在现有限额范围内,预计下半年具备1.55万亿新增专项债发行空间。北京、上海、江苏等经济强省拥有更多的专项债剩余限额,是新一轮发行的主力,将勇挑大梁,支撑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维持高位,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

  货币政策的重心仍在宽信用,数量型和结构性政策工具将是主要发力点。会议提出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的重心仍会聚焦于宽信用,数量型和结构性政策工具仍将是主要发力点。此外,政策性银行新增贷款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预计可拉动约1.2万亿元的基建配套融资,推动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企稳回升。

  三个亮点:稳地产保交楼、支持平台经济、规划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房地产:各地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稳定市场,保交楼、稳民生。会议提出,要稳定房地产市场,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基调比4月会议更为呵护。5月至6月全国房地产销售企稳,但7月增速掉头回落,指向居民积极性尚未完全调动。预计三季度各地将继续因城施策,拉动居民释放刚性和改善性需求。

  新能源:加大规划建设供给消纳体系,既引导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为稳投资提供新发力方向。一方面,在俄乌危机背景下,国际能源形势发生新变化,会议强调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旨在稳主体,保运行。另一方面,会议强调“加大力度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也即鼓励大型风光电基地、特高压输变电线等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引导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为稳投资提供新发力方向。

  平台经济:稳监管,促发展,政策持续转暖。4月政治局会议以来,平台经济监管政策暖风频吹。本次政治局会议延续发展与规范并重的指导思路,继续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并要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将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企业投资意愿。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反复、国际局势动荡。

  一、兼顾防疫和经济,力争最好结果

  7月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定动态清零政策,这是为争取更大范围的胜利果实所做的努力,特别要算政治账。同时,积极有为、夯实经济复苏势头,财政政策为基建投资注入新增量,货币政策继续聚焦宽信用。

  此外,会议就三方面做出积极部署,一是稳定房地产市场,各地推进因城施策,保交楼、稳民生;二是加大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既引导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为稳投资提供新发力方向;三是持续鼓励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企业投资意愿。

  二、算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政治账”

  7月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会议提出,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综合看、系统看、长远看,特别是要从政治上看、算政治账。

  如何算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账”?我们不能单从经济这一本账来看,更要兼顾长远经济发展、站在大国博弈的角度来理解。从国内看,新冠疫情发生的两年多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今年4月以来,全国疫情出现多点散发,党中央坚决贯彻动态清零政策,5月全国疫情逐步稳定后,新一轮稳增长政策立刻发力加码,6月主要经济指标均有所回升。事实证明,短期来看,防疫政策会付出一定代价,但可以为全国长期的经济增长营造稳定安全的环境。

  从海外来看,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保持国内疫情可控、大局稳定,方可保持我们的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当前,美国国内社会矛盾对立、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保守主义或在中期选举后重掌国会;欧洲方面,俄乌危机下多国深陷高通胀,英国政府出现“信任危机”,经济衰退风险日益加大。海外时局不稳,会加速欧美保守主义对华鹰派政策的出台节奏,挤压中国和平崛起的空间。因此,只有保持国内防疫形势稳定、社会大局稳定,才能走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坚定做好自己的事。

  实事求是面对冲击,积极有为扩大需求,力争实现最好结果。二季度,全国疫情散发对经济造成超预期冲击,4月、5月多项经济指标回落,增大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挑战。5月随着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发力加码,6月主要经济指标均有所回升。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包括用足用好之前部署的各项政策,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三、坚持动态清零,做好新疫苗新药物研发

  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出,坚持动态清零,出现了疫情必须立即严格防控。做好病毒变异跟踪和新疫苗新药物研发。

  首先,会议强调要“做好病毒变异跟踪”。当前,BA.5毒株已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并带来全球新一轮疫情反扑。截至7月24日,全球新冠病毒基因测序样本中BA.4及BA.5毒株总计占比76%,亚洲、欧洲地区BA.4/5毒株占比分别达到69%、86%。

  BA.5毒株已经进入国内,其具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防控工作难度提升。自2022年7月6日西安确认中国首例感染奥密克戎BA.5变异株本土病例以来,截至7月25日,我国7地报告发现BA.5亚分支。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分支BA.5传播速度更快、病毒载量更高,具有较强免疫逃逸能力。因此,国内多地在7月又收紧防疫管控,并重启常态化核酸检测。

  其次,在疫情防控方面,会议强调“坚持动态清零,出现了疫情必须立即严格防控”。随着全国各地继续落实动态清零总方针,现阶段BA.5在国内引发再次大规模传播的可能性不大。

  一方面,动态清零策略下,防控方案不断优化,大幅提升对变种毒株的应对能力。6月28日,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等特点,国务院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强调“主动防、早发现、快处置”,大幅提升对BA.5的应对能力。

  结合近期各地报告BA.5病例的应对情况来看,现有防控措施能够快速控制疫情扩散。例如,7月5日,西安确认此次疫情感染的毒株为BA.5.2分支,7月6日零时起西安全市实施7天部分公共场所临时性管控措施。7月8日,天津确认确诊病例涉及BA.5.2.1变异株进化分支,7月9日天津全市范围开展核酸检测,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在严格防控措施下,两地疫情均得到快速控制。

  另一方面,BA.5毒株载量高、易检测,积极开展核酸检测可实现有效控制。

  BA.5毒株虽然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强,但其病毒载量高、潜伏期短的特点,使其在核酸检测中更容易被检测出来。从国内检测出BA.5病例的经验来看,BA.5感染病例的低CT值意味着感染者病毒载量大,通过积极开展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可实现对该毒株的有效控制。

  从深圳看,常态化核酸检测措施可快速筛查出社会面病例,有效防止疫情大规模反弹。4月初,深圳疫情基本平稳后,率先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4月5日,深圳市要求进入公共场所或搭乘公共交通出示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4月至6月,在国内多个省份疫情反弹背景下,深圳市累计新增确诊病例85例,疫情情况总体稳定,零星新增均在可控范围内。

  最后,会议提出,“做好新疫苗新药物研发”。

  疫苗层面,由于奥密克戎具有较强的免疫逃离能力,目前全球各国均在积极推进针对奥密克戎的新疫苗。海外来看,针对新冠病毒变种的新版疫苗研发在稳步推进,预计秋冬会上市。6月25日,辉瑞与BioNTech宣布,合作开发的两款新疫苗能显著提高针对奥密克戎的保护效力,初步实验室研究表明,更新后的疫苗对BA.4、BA.5毒株也有效。国内来看,我国多条技术路线均已开展单价、多价奥密克戎变异株疫苗研发。进展较快的单价奥密克戎变异株灭活疫苗已获临床试验批准,正在浙江、湖南、香港等地开展临床试验。

  特效药层面,目前上市的多种特效药均对BA.5有效。7月21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莫努匹韦和奈玛特韦可以抑制BA.5和其他毒株的病毒活性(这三种药均已上市),还有一种名为Bebtelovimab的药物也有显著疗效。7月7日,中国公司腾盛博药发布公告称,公司长效新冠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正式在中国商业化上市,该联合疗法可应对BA.5毒株。

  四、财政政策:新一批专项债资金有望下达

  预计新一批专项债资金有望在年内尽快下达。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考虑到当前全国专项债务余额距离限额仍有一定空间,我们预计这部分剩余限额将在年内使用。

  在现有限额范围内,预计下半年具备1.55万亿新增专项债发行空间。根据财政部统计,2022年全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为21.82万亿,截至2022年6月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为20.26万亿,二者相差1.55万亿。即在现有的限额范围内,下半年具备1.55万亿的新增专项债发行空间。

  从地区分布来看,经济强省拥有更多的专项债剩余限额,是新一批专项债发行的主力。从2021年各省份专项债剩余限额来看,北京、上海、河南、江苏、福建位居前列,占比接近全国专项债剩余限额的50%。而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省市自治区,如西藏、黑龙江、宁夏、内蒙古、山西等地,基本不具备专项债发行空间。会议也提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基建投资仍是短期内拉动总需求的有效方式,新一批专项债资金的下达,有助于支撑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维持高位。今年上半年,在专项债等资金提前拨付、地方重大项目提早开工的背景下,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速达9.3%,处在较高水平。但是,考虑到土地出让收入持续疲弱,全年专项债基本发行完毕,市场担忧因资金不足,下半年基建发力不足的问题。目前来看,新一批专项债额度的下达,将有力补充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叠加8000亿元政策性银行贷款,以及3000亿元金融债补充项目资本金,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维持在当前高位。

  五、货币政策:重心仍在宽信用

  关于货币政策,会议强调“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因而,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的重心,仍会聚焦于降成本、宽信用和扩内需,数量型和结构性政策工具仍将是主要发力点。政策性银行新增贷款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可拉动约1.2万亿元的基建配套融资,推动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企稳回升。

  货币宽松助力信用由稳转宽,下半年宽信用仍需政策保驾护航。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积极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助力新增信贷和社融逐渐由稳转宽。总量上,人民银行先后调降了政策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并且在4月中旬主导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引导LPR报价利率明显下行。结构上,人民银行推出了超过1.6万亿元的新增再贷款额度等结构性政策,对融资困难、疫情冲击明显和国家重要战略领域,予以定向融资支持。

  在货币政策的持续发力护航之下,6月社融增速修复至10.8%,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明显改善,但是下半年新增信贷和社融仍面临较多潜在不确定性。一是,7月房地产销售高频数据再度走弱,居民中长期信贷存在再度回落的风险。二是,专项债全年新增额度在6月已经基本发行完毕,如果下半年专项债发行显著下滑可能会拖累基建项目落地节奏,从而对企业中长期贷款产生扰动。

  数量型和结构性政策工具仍将是货币政策的主要发力点。从内部环境来看,国内疫情时有反复和多点散发的态势仍未改变,疫情防控对国内经济和融资仍存在潜在冲击。另外,青年组调查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平稳化解,也都需要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予以支持。但是,考虑到目前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仍未完全释放,能源和食品价格推动CPI趋势性上行,以及银行间市场杠杆率逐渐走高等限制因素,数量型和结构性政策工具仍然是多目标平衡下的较优选择,另外,伴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进一步释放效能,LPR仍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政策性银行新增贷款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可拉动约1.2万亿元的基建配套融资,推动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企稳回升。会议强调要“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是对前期国常会一系列部署的进一步确认。6月1日国常会调增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8000亿元,6月29日国常会进一步提出设立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随后,农发行和国开行分别于7月20日和7月21日设立基础设施基金。

  若假设3000亿元金融工具全部用于补充基建项目资本金,以及为短期内无法到位的专项债券搭桥,按照20%的基建项目资本金测算,则可拉动约1.5万亿元的基建项目投资额,其中,基建配套贷款约为1.2万亿元。

  此外,对于近期金融市场出现的一些新的风险因素,会议要求“要保持金融市场总体稳定,妥善化解一些地方村镇银行风险,严厉打击金融犯罪”。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2021年末,我国银行业机构总资产345万亿,占整个金融业总资产的90%。2021年四季度央行评级结果显示,参评的4398家银行业机构中,在安全边际内的1-7级金融机构有4082家,机构数量占银行业参评机构的93%,资产规模占银行业参评机构的99%;高风险机构数量占银行业参评机构的7%,但是资产规模仅占银行业参评机构的1%。因而,我国金融市场风险总体可控,但也要妥善化解局部风险,严防局部风险演化为全局风险。

  六、房地产:政策工具箱要继续发力

  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与4月会议提出“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相比,可以看出本次会议对房地产的措辞更为呵护,并敦促地方压实责任,“用好用足”政策工具箱。

  房地产市场尚未稳定。二季度以来,多地持续推进房地产限购政策调整,如青岛、武汉等城市放开部分区域全部限购政策。受政策提振,5月全国房地产销售增速触底回升、6月降幅近一步收窄。但是,7月高频数据显示,房地产销售增速再次掉头回落,截至7月28日,30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从6月的-7%回落至7月的-34%。其中,一线城市波动较小,增速维持在-4%,但二三线城市增速分别回落38和18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尚未企稳、依然承压。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单月增速从5月的-7.8%回落至-9.4%,接近4月低点-10.1%。究其原因,开发商新开工和竣工面积增速持续回落,施工端动能尚未完全恢复。考虑到一季度土地两集中出让整体表现不佳,预计三季度内土地购置费也将对房地产投资构成拖累,进一步对经济构成拖累。

  三季度,预计二线城市将继续因城施策,支持居民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6月份二线城市政策密集出台后,7月份政策出台节奏有所放缓。在政治局会议定调下,随着7月全国销售数据回落,预计各地政府将继续推进政策调整,支持居民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

  此外,会议要求要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近期,部分地区开发企业资金链断裂,出现楼盘延期交付问题,引发社会舆论发酵。7月17日银保监会表示,将加强与住建部、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协同配合,支持地方有力地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7月28日,银保监会在2022年年中工作座谈会暨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中,表示要支持地方做好“保交楼”工作。本次顶层会议再提保交楼,表明党中央极为关注商品房交付及相关的民生问题,预计各地也将持续推进出台相关政策,稳定社会信心。

  七、新能源:加大力度规划供给消纳体系

  会议提出,要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要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大力度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与2022年4月政治局会议部署一致,此次政治局会议并未提及“双碳”工作的相关内容,而是延续“保供稳价”的主基调,强调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同的是,此次会议提及,加大力度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继续推进能源转型。

  资源能源保供层面,会议再次强调“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自俄乌冲突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施加了多轮制裁,涉及能源、航运、金融等诸多领域,引发全球粮食以及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世界银行在其最新的报告中表示,预计2022年能源价格涨幅将超过50%,小麦价格涨幅将超过40%。因此,此次会议强调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也是在稳价格,保生产,确保市场主体平稳运行。

  煤电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电源,煤炭的保供更是重中之重。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核准了煤矿项目先进产能3770万吨/年,调整建设规模增加产能900万吨/年,并推动试生产产能6000万吨/年。上半年我国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1%。到6月底,全国统调电厂电煤的库存超过1.7亿吨,同比增长51.7%,这有效增强了电力保供能力,也大大增强了我国应对迎峰度夏的保供底气。

  新能源层面,会议强调“加大力度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所谓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是指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1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及这一概念。

  推进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的建设,对于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至关重要。2021年10月,中央、国务院发布“双碳”顶层设计文件,《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而截至2020年底,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仅达15.9%,2021年达到16.6%。

  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正在快速发展中。7月2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加快建设能源强国,全力保障能源安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提到,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增加了约1.3亿千瓦,2021年10月超过了10亿千瓦大关。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发电装机当中非化石能源装机的占比达到83%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突破了11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较快增长,和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0.3%、7.8%和13.5%。

  章建华局长强调,在全球能源供应紧张、欧洲多国重启煤电的形势下,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保持力度不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了0.7个百分点,就是从15.9%提高到16.6%,保持了十八大以来的年平均增速,从现在到2030年,预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按平均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增长,有能力也有信心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目标。

  此外,国家能源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21年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5300万千瓦,连续九年稳居世界首位。截至2021年底,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06亿千瓦,突破3亿千瓦大关,连续七年稳居全球首位。

  八、平台经济:促发展,政策持续转暖

  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本次会议延续了发展与规范并重的指导思路,指明将不断完善平台经济监管框架,并出台了支持平台经济发展新措施,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

  年初以来,平台经济监管政策做出积极调整,明确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4月29日政治局会议定调,“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此后,平台经济监管政策暖风频吹。

  稳监管方面,5月18日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提出打造稳定透明、公平竞争、激励创新的制度规则和营商环境,6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明确要健全监管规则,补齐制度短板。本次会议指出“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既延续了此前发展与规范并重的指导思路,也表明针对平台经济的监管框架将得到不断完善。

  促发展方面,5月5日和7月21日两次国常会,5月17日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5月18日《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等会议或文件中,多次提及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本次会议明确“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标志着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新措施正式落地,有望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总体来看,会议再次对平台经济做出积极定调,既延续了发展与规范并重的监管思路,也出台了更具可操作性的实际措施,有助于平台企业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和示范效应的充分发挥,护航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反复、国际局势动荡。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