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国债期货:短期扰动影响有限,春节行情仍然可期

  12月6日,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12月3日管理层释放降准信号之后,12月6日随即落地,这是近几年来从释放信号到落地最快的一次。降准一定程度上利好市场、利于市场风险偏好回升,近几个交易日的行情也证实了这一现象,在这次降准落地、政治局会议定调之后,市场提前开启了春节行情。而降准对春节行情的支撑多大以及后市是否还有宽松空间,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影响要素。

  1 近七年降准回顾

  宏观政策的调控对市场的影响巨大,因此对于政策调控的预判尤为重要,但我国政策调控和管理层的意识形态相关性较大,且市场各口径的流动性数据统计与政策操作的数量关系并不显着,对于投资者来说很难从定量的角度准确把握政策调控节奏。但是通过回顾历史降准操作我们可以总结降准的条件,起到提前预知、中线把握的作用。

  2015年以来,央行共进行了14次降准操作(包含定向与全面)、5次降息操作。2015年全年经济增速下滑、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PPI全年回落、面临较大的通缩压力,消费在一季度触底后回升,但投资全年延续下行趋势,进出口回落、增长为负。管理层年初春节前进行了降准操作,春节后进一步降准降息,二三季度分别再次开展降准降息操作,全年累计5次降准降息,对经济进行逆周期调节,M2扩张、社融触底回升,货币信用均宽松。2016年经济增速先抑后扬,上半年探底、下半年逐渐回升,从衰退逐渐过渡至复苏。通胀上行,消费平稳增长、增速围绕10.5%上下0.5%内波动,上半年投资放缓、下半年企稳,进出口先抑后扬,经济下行步入尾声,管理层仅在年初进行了一次降准操作。M2一季度见顶后回落,社融一季度增速全年最高、二三季度放缓、四季度末回升,货币信贷增速与经济周期相匹配。2018年经济增速先扬后抑,一季度回升、二季度持平、三四季度回落,CPI平稳运行、PPI二季度触顶回落,消费一季度见顶后平稳回落,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保持增长,基建投资放缓、带动投资回落,进出口一季度触底后回升、三季度见顶后回落。二季度2次进行定向降准操作置换大量到期的MLF,在二季度经济见顶、三四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之后,三季度进行了一次全面降准操作,货币增速全年平稳运行、信贷增速全年回落。2019年经济增速全年下行,消费平稳运行,投资平稳回落、制造业投资下滑明显,进出口先抑后扬、年末抬升,通胀分化、CPI上行、PPI回落,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进行了两次全面降准操作,用于逆周期调节和对冲MLF到期量,货币增速小幅回升,信用增速先扬后抑,上半年相对宽松。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经济受到冲击,年初全面降准1次,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防控解封,经济增速探底回升,CPI触顶回落、PPI延续下行,消费探底回升、投资探底回升、进出口相对平稳,货币和信用增速扩张。

  从近几年的降准操作中可以发现,2015年以后央行更多的是通过降准进行逆周期调节,大水漫灌似的货币政策逐渐退出,新型工具使用量增加,货币政策的传导更加流畅。在经济衰退前或经济增速回落过程中,同时面临一定的通缩压力,以及大量MLF集中到期时,管理层一般会进行降准操作,随着经济触底回升、通胀逐渐上行,政策调控逐步退出。

  表1:近七年降准回顾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