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如何设计程序化交易系统模型策略

一 程序化交易的概念

程序化交易,又称程式化交易,是指所有利用计算机软件程序制定交易策略冰实行自动下单的交易行为。

程序化交易的买卖角色,一般是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将市场上各种讯息转化为程序参数,由计算机来提单人工发出买卖信号,执行下单程序。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人类在期货交易时的一些心理弱点,能严守既定的交易策略及操作规范,确保整个交易过程中交易方法的一致性。

境内外程序化交易的发展

程序化交易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早起的程序化交易主要是指在纽约股票交易所同时买卖超过15只以上的股票组合的交易,分为程式买入和卖出两种,因此,有时也被成为篮子交易。

西方发达国家在交易系统方面的研究已比较成熟。在美国期货市场交易中,程序化交易的总量占总交易量的比重逐年增加,且交易模型的功能设计日益强大,许多投资经理都使用程序化交易系统进行辅助交易与资产管理。国内程序化交易系统的发展相对较慢,尤其是在期货交易领域尤为明显,交易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成果都较为缺乏。不过,由于我国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投资理念不断被引入,一些初步的程序化交易系统也逐渐开发出来,特别是底层的程序化交易平台、应用平台等均已较为完善。近年来,国内的期货市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各品种间的套利机会逐渐增多,程序化交易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

三 程序化交易系统的形式

程序化交易系统的形式按交易者的投资策略划分,大致可分为价格发现型、趋势追逐型、高频交易型和低延迟套利型四中。

1 价值发现型。在期货的程序化交易中,价值发现性交易系统较少,主要是因为期货市场价格的高与低是相对的,而现货市场的价格数据连续性又很差,在数据采集和整理方面经常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这类程序化交易系统多用于股票交易中。

2 趋势追逐型。这类交易系统通常是根据技术分析指标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期货价格走势变化的研究发现趋势,通过价格波动特征出发交易信号,典型的例子有均线突破系统。趋势追逐型程序化交易系统在金融投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与高频交易及套利交易系统并列成为当前期货程序化交易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

3 高频交易型。高频交易是一种定量交易,它具有投资组合持有期短的特点,其使用成功与否取决于所能处理的信息量和交易通道的速度。高频交易可应用于做市套利、处罚是套利和统计套利。

4 低延迟套利型。低延迟程序化交易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性能,在几毫秒之内执行交易,高度依赖于超低延迟的网络,通过所获得的信息获取利润。比如竞标的价格 西汇国际,其速度万往往只比竞争对手快出几微秒,因此也被一部分市场人士视为漏洞交易。低延迟程序化交易系统需要一个高度实时的交易平台,并且信息传递与分析速度对于这类交易系统起到决定性作用。

四 程序化交易系统的设计
1.交易策略的提出。一般来说,交易策略的形成可以有两种方式,即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所谓自上而下,是指交易者根据对市场的长期观察而形成某种理论认识,并基于这种认识形成一定交易策略;所谓自下而上,是指从市场的统计数据出发,根据这些数据的统计特征去寻找和总结相应的交易策略。这两种方式在交易历史上都有许多著名的成功案例,并涌现出一批成功的投资家。

2 交易策略的程序化。它是指将交易策略思想转化成精确的数学公式或计量模型,冰用计算机程序语言将这些公式或模型表达出来,使之成为计算机可识别和检验的程序系统。交易策略的程序化过程主要包括(1)定义交易桂策;(2)将交易策略思想转化成数学公式或计量模型;(3)编写计算机程序代码;(4)将计算机程序代码编译成可供交易执行的程序系统。

3 程序化交易系统的检验。一是统计检验。“接近实战”是交易系统检验的基本原则。在确定好系统检验的统计学标准和系统参数后,系统设计者应根据不同的系统参数对统计数据库进行交易规则的测试。而是外推检验。将交易系统的所有参数确定后,用统计检验期之后的市场数据按一定的检验规则进行计算机检验,然后比较外推检验与原有统计检验的评估报告。观察有无显著变化。三是实战检验。在完成统计检验和外推检验后,便可将该系统运用于实战。实战检验时,要求交易者必须做好实战交易记录,这有利于时候对交易记录作统计分析,帮助交易者客服心里障碍,使交易者始终保持良好的交易心态。

4 程序化交易系统的优化。交易系统的优化是指对交易系统的参数根据交易的情况和市场变化作进一步调试,是指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交易系统的优化克选择在交易系统完成初步计算机检验,并确认具有使用价值之后进行。另外,对交易系统还需不断进行检测与维护,其目的是观察交易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否与市场特征性发生偏离,如果发生了偏离,须不断进行调整,始终保持最优化状态。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