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机构会诊]万五当前 生猪能抗住压力吗?

自去年12初以来,跌破15000点以来,生猪期货就一直维持低位运行态势,并在农历新年前刷新了纪录低位。

收储预期提振来去匆匆,政策“托底信号”真的能拯救奄奄一息的猪市吗?2022年生猪和能繁母猪的存栏趋势如何?2022年规模养殖场的出栏计划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增量均达到50%以上,会给生猪市场带来怎样变化?文华财经【机构会诊】板块邀请生猪期货专家为您深入阐述。

【机构会诊】:收储预期提振来去匆匆,政策“托底信号”真的能拯救奄奄一息的猪市吗?

光大期货农产品研究员 孔海兰: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1月26日,我国猪粮比价5.57:1,已进入猪价过度下跌的二级预警区间,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视情况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

从历次收储后猪价走势来看,收储政策可提振市场信心,对猪价形成一定提振,近期生猪期货反弹。但由于收储数量较为有限,占我国生猪市场总供给比例较低,无法改变市场供给格局,因此对于生猪价格提振作用较为有限。从目前生猪市场基本面情况来看,上半年,猪价难有趋势性上涨行情。

弘业期货金融研究院农产品研究员 唐其山:猪肉收储短期能够缓解养殖端恐慌情绪,但对市场实质提振作用十分有限,历次收储量级相对于市场需求量而言偏少,若无基本面的改善,仅靠收储带来的利好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高级研究员 魏鑫:发改委发布二级预警意味着政府可以采取收储措施,但并不一定采取。而本周生猪价格继续下挫,有可能导致发改委发布一级预警,而一级预警之后收储基本是板上钉钉。收储政策的透明度不断提高,收储信息从情绪上对于生猪市场应该有比较明显的提振作用,属于情绪大于实质,毕竟即便一轮收储达到10万吨的水平,也仅为每月供给量的2%左右。过往收储后常常迎来生猪价格的反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收储本身都位于消费淡季和季节性的价格低点,收储的条件也是要求价格处于历史偏低水平。生猪价格走出阴霾,收储带来的信号意义比较大,本轮周期第三次收储也是象征着周期底部持续的时间已经和此前周期的底部时间一样长了。

【机构会诊】:2021年12月份能繁母猪存栏恢复增长,生猪供应高峰期会否延长?2022年生猪和能繁母猪的存栏趋势如何?

光大期货农产品研究员 孔海兰: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1年7~11月,能繁母猪存栏延续环比下降。12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加,2021年四季度末,我国能繁母猪存栏4329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5.6%,处于黄色区域。生猪产能过剩问题仍在延续,对应2022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供给仍将处于历史高位。

Wind统计的自繁自养养殖利润-311.55元/头,外购仔猪7.77元/头,从目前行业养殖利润来看,养殖亏损较2021年中旬有所缓解。目前有资本优势的各类养殖单位等待下一轮上行周期,因此过剩产能淘汰进度不乐观。若未来这一趋势延续,2022年能繁母猪、生猪存栏或将延续高位运行。

春节过后,生猪需求将进入季节性淡季,在生猪供应过剩的情况下,猪价将延续下降。近期饲料成本持续走高,养殖亏损将进一步加深,若未来养殖进入深度亏损阶段,将有利于过剩产能淘汰,未来能繁母猪、生猪存栏将逐渐进入下行区间。因此2022年下半年生猪存栏走势将取决于生猪养殖亏损程度。

弘业期货金融研究院农产品研究员 唐其山:能繁母猪存栏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持续下滑,按生猪出栏滞后10个月测算,今年二季度以后市场生猪供应量应呈现稳步下滑模式,鉴于春节后消费偏淡,供应端过剩局面短期难改;下半年供应压力有改善预期,市场对猪市普遍观点是“否极泰来”,然而一致性预期之下养殖端压栏甚至二次育肥数量可能增加,导致生猪出栏体重重抬升,进而影响产能去化速度。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高级研究员 魏鑫:年末的生猪存栏恢复部分原因来自于前期,尤其是9、10月份的超量淘汰;生猪供应的高峰期随着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而变化。本身这一周期能繁母猪的去化程度还不够深,从当前看,产能到产量的传导顺畅的话,生猪供给的偏强还会维持较长时间。预计2022年整年生猪供给充足,但由于去年9、10月份出现了明显的集中淘汰,可能导致今年三季度生猪出现阶段性或节奏性的供给偏紧。2022年的能繁母猪存栏还需要关注上半年整体养殖利润情况,尤其是仔猪价格持续低迷是否导致新一轮的产能去化。

【机构会诊】:2022年规模养殖场的出栏计划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增量均达到50%以上,会给生猪市场带来怎样变化?

光大期货农产品研究员 孔海兰:规模养殖场借助此轮猪周期,产能快速扩张。由于生猪市场总需求相对固定,因此总供给将逐渐回归至正常区间。在规模猪场出栏量增加的情况下,预计将挤占部分中小养殖户的市场份额,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将进一步提升。

弘业期货金融研究院农产品研究员 唐其山:近期现货猪价持续下行但猪肉股却全线暴涨,反映市场对今年猪市的偏乐观心态,规模养殖场具有技术、资金和人才优势,但总体养殖成本偏高,节后饲料原料价格抬升,头部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不排除有被动去产能可能性,这方面暂无迹象,有待观察,整体而言2022年应是新一轮猪周期开启之年。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高级研究员 魏鑫:上市企业为满足市场期望都会提出较高的经营目标,但能否实现目标还需要看企业的产能储备和资金实力。多家养殖企业都计划在2022年实现已建成产能的高效利用,从而实现降本增效,从这个层面来看,上市企业逐步进入成本内卷环节,要实现将本增效,就要提高设施设备利用率,提高产能利用率蒋增加供给,从而压制价格。生猪养殖逐渐成为比拼成本控制的红海市场。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