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外资银行中国内地利润均告下滑

近期星展、东亚、汇丰、恒生以及渣打等外资行陆续发布2013年中期业绩报告。受中国经济下行和揽储竞争加剧的影响,大部分外资银行中国区的利润同比下滑,而中国客户的跨境金融需求则提升了外资银行集团的整体业绩。  证券时报记者查阅相关财务报告后发现,上半年外资行在华业绩下滑有两个直接原因,一是息差缩窄导致净利息收入下降,二是持续扩张导致支出增加。  中国内地业务均告下滑  恒生银行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中国内地业务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1.6%,总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5.3%。对此,恒生银行称,这是因为内地同业拆放市场波动以及存款竞争激烈,令该行息差受压;而内地的营业利润即不含兴业银行的投资贡献同比下跌35%,则是因为恒生中国增加长期投资令营业支出上升。  与恒生中国类似,今年上半年东亚中国的经营支出同比上升15%,而其净利息收入仅增长7%,导致其税前利润同比下滑1.6%。而且,上半年东亚中国税前利润仅占集团的28.1%,较去年同期的32.8%逊色。  8月6日发布中报的渣打则表示,其中国内地的资产负债管理收入疲弱及边际利润显著受压,在岸收入下跌9%。  至于汇丰、星展中期报告则无单列中国业务的具体数据,不过星展中报显示,大中华地区除香港外的中国内地及台湾地区业务的除税前利润同比下降47%至8200万新加坡元,主要受净利息收入同比下滑32%的影响。而相比之下,星展香港和新加坡本土的业绩增长强劲,这两个地区的税前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9%和15%。  外资行的资产质量则由于策略及客户结构不同而出现分化。恒生中国的资产质量有所改善,东亚中国的不良率则有所上升。东亚银行副行政总裁李民斌表示,东亚中国不良资产增加,与内地经济及市场流动性相关。他预计下半年内地经济增速仍会放缓,削弱企业还款能力。  证券时报记者采访发现,外资行业绩倒退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内地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借贷需求趋弱以及利率市朝令存款成本加剧。  一位不愿具名的大型外资行华南地区高管无奈地表示,受中国经济下行影响,上半年他所在的外资行贷款和存款双双受压:一方面大部分外资银行的客户以外资企业为主,较少涉足长期限贷款,大部分是流动性贷款,而经济不好时,外资企业倾向于收缩业务、削减投资;另一方面,利率市朝后人民币揽储竞争日趋激烈,外资行机制欠灵活,无法像中资行一样用尽各种手段揽储,再受到存贷比制约,就算有贷款需求也贷不出去。  申银万国银行业分析师倪军认为,随着影子银行的蓬勃发展,国内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加,令外资行、城商行等小型银行贷款市场份额受到挤压。而外资行网点大多设于一、二线城市,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不断增长的经营支出也是利润削减的重要因素。不过,上述外资行高管如是解读:虽然中国经济不如往年,但全球范围内能实现7%以上经济增速的国家已所剩无几,外资行总部高层普遍认为必须对中国市场进行持续的资源投入。  跨境融资需求提升业绩  不过,虽然中国内地业务表现不佳,但外资行的整体盈利都可圈可点,大部分实现了10%以上的整体利润增幅。 上述外资行高管表示,这可能是因为外资行在其优势市场具有成熟的网络以及客户沉淀。此外,外资行优势在于境外市场,即使中国区的业务下滑,但中国区客户带来的跨境业务收益仍能够提高集团总体收益。

  渣打中报显示,除了在岸业务,大部分跨境业务收入于中国内地及台湾开展,最后在渣打最大的市场香港入账。一位星展银行内部人士也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虽然星展大中华地区的表现不如香港及新加坡,但星展中国带动的跨境银行业务却推动了集团的整体利润增长,中国客户的跨境融资需求从星展香港得到满足,按会计法则记为星展香港的收入。”(证券时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