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不良贷款上升 国有大行也“日子难熬”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以往以稳健著称的国有大行也是“日子难熬”。年报数据显示,五大国有银行2013年新增不良贷款总额接近470亿元,不良贷款余额达3743.15亿元。截至2013年末,工行不良贷款余额达936.89亿元,全年增加191.14亿元,增幅达25%;建行不良贷款去年新增106.46亿元,余额达到852.64亿元,同比增长14.27%;中行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95%至732.71亿元;交行不良贷款余额343.10亿元,较年初增加73.15亿元;农行不良贷款虽然仅新增19.33亿元,但是不良贷款余额还是达877.81亿元。与国有大行相比,已经披露2013年报的几家中小股份制银行需要面对的资产质量压力更甚。东方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中信银行去年4季度不良贷款余额增加29.88亿元至199.66亿元,不良率增加13BP至1.03%。考虑核销后全年不良生成率仍高达0.74%,并未比去年上半年的0.87%明显减少。尽管去年下半年核销力度仍较大,但逾期贷款占比也由中期的1.68%继续上升至1.83%。资产质量压力依然很大。专家直言,与经济周期关系最为密切的银行业,在经济增速下行趋势下,资产质量的风险正在加速暴露。交行在其年报中表示,该行通过压力测试提前预判信贷资产风险形势。交行于2013年初开展压力测试,设定了国内GDP增速下降至7%、5.5%和4%三种情景假设。压力测试显示三种压力下本行不良贷款率将超过1.2%、2%和3%,对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小微企业和信用卡业务受到冲击相对最为严重。2014年以来,江浙部分地区暴露的房地产贷款违约个案加速了银行业内的“忧虑”。浙江当地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坦言,“虽然只是个案,但是江浙的企业普遍都有互保、联保的习惯,真担心违约风险会像 多米诺骨牌 一样蔓延。”浙江当地一位国有大行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他所就职的银行与另外一家国有大行在浙江地区的不良率居高不下。“据我了解,另外那家大行在早前温州地区出风险时,不良率一度飙升至5%,即使是现在也有3%左右的不良率,当然我们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上述人士透露,尽管2014年才刚刚开始,银行的信贷额度就已经开始紧张。“不可否认,江浙地区受经济周期影响是最大的,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这些地区的制造业、钢贸等领域贷款才是风险高发区。”2013年报数据显示,工行制造业不良贷款继续攀升,不良率进一步上升至1.82%,制造业中的纺织及服装行业不良率已经达到3.15%,批发和零售业不良率为3.40%。建行批发零售业不良率高达4.91%,制造业不良率为2.88%。近期有媒体报道称,3月份中银监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不良贷款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加强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双控”管理,增提拨备,充实资本,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并提出要及时开展压力测试。特别要着力开展对产能过剩行业、融资平台、房地产和钢贸等重点领域、不良贷款快速上升地区以及集团客户和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排查与防控,加强对表内外业务和系统内外业务风险传递的监控。从各家上市银行的年报中不难发现,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已经成为银行普遍的“默契”。工行去年全年核销及转出不良贷款178亿元,而建行则在去年处置了485亿元不良资产,其中打包核销157亿元。交行在2013年累计压降表内不良资产人民币274.7亿元(包含批量打包在内),其中清收不良贷款人民币268亿元。累计现金清收不良资产人民币133.50亿元,累计核销不良贷款人民币118.1亿元。农行去年则尝试打包转让41亿元不良贷款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另外,民生银行2013年全年核销转出不良贷款114亿元,而其中有102亿发生在下半年,不良核销转出率创历史性地达108%。中信银行2013年通过清收和核销等手段,消化不良贷款本金104.7亿元。光大银行在当年处置存量不良资产63亿元,其中债权转让39亿元,核销22亿元。平安银行2013年全年共核销及出售不良贷款约40亿元。尽管银行业已经普遍意识到资产质量的风险不断加大,并及时加快不良贷款的处置,但多位券商分析人士仍表示,目前银行业资产质量压力尚存,不良拐点仍未到来。(中国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