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为了“三农”贷款不再难

2013年,甘肃省酒泉市将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作为金融改革的重要环节,推出了一系列有效、管用的创新产品和信贷模式,为“三农”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持。

为聚合各方力量,着力推出金融创新产品,酒泉市紧紧围绕解决“三农”贷款难、抵押担保难等突出问题,开发了一批适合当地特点、适应“三农”实际需求的信贷产品。信用社和农行在金塔、瓜州两县同期开展林权抵押贷款,9月末,全市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850万元,为缓解林农“贷款难”问题探索了可行途径。建设银行采取“企业或合作社担保、集中支用、统一偿还”模式,深入开展“农耕文明”贷款,9月末,贷款规模达4014万元,为广大农户提供了便利。工商银行开展“订单融资”业务,支持企业(供货方)按期履行订单项下义务,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中抢得先机。金塔县农村信用社大力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推出了水产“活物”抵押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土地使用权贷款”新模式,在破解“三农”融资抵押不足的难题上进行了大胆探索。

酒泉市还以基础条件较差的移民乡镇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网点、支付终端和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实现了有通讯网络行政村助农取款服务全覆盖。9月末,农村地区银行卡人均持卡量1.56张;农村地区支票、汇兑、电话支付、网上支付等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结算金额分别达到100.88亿元、97.17亿元、1.06亿元和53.05亿元,增速分别达到60.17%、13.06%、49.45%和159.47%,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及手机银行等现代金融服务方式在农村地区普及应用;ATM达到236个,POS机具达到2591个,增速分别达到57.33%和99.31%。同时,将支付服务与新农保、新农合等国家惠农政策结合起来,扩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量,使广大农民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现代化金融服务,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

酒泉市还全力推进“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工作,建设符合“三农”经济特点和发展要求的农户信用评定体系,扩大农户信用评定覆盖面。继续深化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加快各金融机构农村地区延伸网点全部接入征信系统进程。将信用评定结果与农户小额贷款业务、抵押担保方式、贷款利率等信贷要素有效结合,对信用农户在授信额度、审批办理、综合服务及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促进形成信用水平提升与信贷投入增加之间的有效联动。9月末,全市已建立信用档案户数162348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94.99%,已建立农户信用评价体系的农村金融机构达到120个,增速达到34.83%,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为强化银企对接,酒泉市还努力拓展涉农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华龙证券公司持续加强面向涉农企业的上市直接融资项目培育和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知识宣传,支持效益好、规模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酒泉奥凯种子机械有限公司及祁连山制药厂择机上市,辅导和支持敦煌种业积极整合评估资产,启动申报程序,利用新型债务融资工具,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企业债券,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争取年底前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并发行成功。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