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信贷紧缩是否挤痛实体经济

信贷紧缩已经推高了中国国内银行间市场的利率,导致国内银行筹资成本上扬,致使很多人开始怀疑该结果是否正在迫使实体经济走向“低档速”。到目前为止,证据尚未确凿。

不过,中国经济增长减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去年第四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由第三季度的7.8%下滑至7.7%,而且这种趋势可能会延续至今年。较比去年12月份,1月份汇丰银行采购经理人指数出现萎缩,跌至6个月来最低水平。

分析人士指出,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是借贷成本上扬过程中最有可能受到攻击的对象。原因在于,政府主导的银行体系通常会首先考虑国有部门。瑞穗证券亚洲经济学家沈建光指出,中国银行间市场利率的上行,已经让国内一些小型企业承压。相比较大型企业而言,这些企业不太容易获得银行贷款。沈建光补充说,对于政府来说,已经到了该介入并且提供部分帮助的时候。

他说:“利率已经走高,有些小企业已经受到影响。”

去年6月份,部分归因于季节性因素和中国人民银行信贷立场收紧的信贷紧缩,大幅推高银行间利率。12月份,这种情况再次发生。数据显示,6月份,隔夜利率短暂攀升至30%,12月份七日利率触及10%。目前,两种利率均已回落至5%左右,不过,仍低于去年4月份的3%。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银行间利率的上扬会对企业贷款产生重大影响。

摩根大通经济学家朱海滨坚持认为,银行间利率的上扬,只会给企业借贷者带来“部分传递效应”。

据报道,小企业的高管表示,关键的问题不在于借贷利率,而在于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长沙一家小型私募公司的合伙人指出,自去年6月份以来,该公司一直想通过从银行贷款来购买一个煤矿,但是,始终未能成功。

汇丰银行经济学家马小平称,一般来说,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银行宁愿牺牲部分利润,也不愿意与客户为敌。但是,银行这种承担额外筹资成本的意愿,不可能无限期地持续。马小平说,“影响会早会晚都会显现出来。”

到目前为止,同业间市场利率的走高,还没有令中国大型银行特别忧心。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