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广西农信社着力破解农民贷款难题

农民贷款难、贷款贵制约了广西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近年来,广西农信社发挥自身点多面广、灵活自主的经营优势,积极探索农村金融创新,加大信贷投入。2010年以来至2014年6月末,该社累计发放农户贷款1978.34亿元,其中累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411.98亿元,涉农贷款存量、增量连续8年居广西金融同业第一。

一是打造农民“家门口的银行”。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式的金融服务。全力做好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工作,投入1340万元在21个县37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新增设金融服务点,有效缓解了偏远地区金融服务难题,减轻了偏远山区农民存、取、贷、汇款的困难。目前,广西农信社共有机构网点2303个,从业人员24000人,分别占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42%、37%,其中乡镇及以下网点1534个,占比66.70%,金融服务辐射到千家万户,打造了农民“家门口的银行”,使农民足不出村便可办理存取款、贷款等业务。

二是创新信贷产品。该社推出了桂盛信祥卡业务,积极开办农户循环贷款,有效农户简化贷款手续;加强与地方组织部门、团委、妇联、扶贫部门、社保部门、移民局等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合作,推出了党员信贷、青年创业贷款、妇女创业贷款、扶贫开发贷款、库区移民贷款等,满足多样化需求;推动以农机、家电、汽车、建房、教育为内容的消费类贷款业务,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促进了农民与市场、农民与企业连接,有效地提高了农民贷款获得性。

三是创新担保方式。针对农村贷款难抵押难问题,除做好农户小额贷款和联保贷款品牌,拓宽贷款覆盖面,通过调整贷款额度、期限,放宽条件、简化手续等措施,努力提高贫困地区贷款满足率和覆盖面,该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从原来的最高3万元提高到最高5万元,部分县域提高到15万元,使更多贫困地区农民通过小额贷款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为满足农村多元化需求,还大力推行适合农村地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订单、存货以及农产品未来收益权等抵质押贷款;针对广西香蕉产业种植大户的需求,推出了“金香蕉”助业贷款,依托库区移民后期补助权利,推出“安心贷”产品。支持农民把拥有的各种权利和资产转化为发展生产的“真金白银”。

四是创新服务手段。该社以深入推进“三大工程”为契机,实施“阳光信贷”工程,积极推行贷款“三公开”制度,悬挂服务标牌,公开贷款条件、程序以及包片信贷员联系卡,提高农民贷款透明度。同时,以“信祥卡”“贷款证”为载体,积极推广“一次授信、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农户循环贷款,简化贷款手续,有效提高农户贷款流程和办贷效率。另外,发扬“挎包银行”的优良传统,主动把金融知识、信息和产品带到农户家中,为农民提供贴身的信贷及各项金融服务工作。大力推行农村金融联络员制度,加强金融知识推介和协助工作,把服务带到千家万户,实现与广大农民的无缝对接。该社客户满意度连续多年达95%以上。

五是出台利农惠农措施。该社对库区移民生产生活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下浮10%;对困难子女上学、看病就医、扶贫开发、计生诚信等农户贷款执行基准利率,对从事种植养殖等生产经营的农户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10%;对从事商业经营、旅游消费的农户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20%,每年可为农户节约利息支出10亿元。同时,减轻借款人费用开支。禁止收取除利息以外的任何费用,并对100万元以下的房地产抵押或50万元以下的其他财产抵押,采取内部评估方式,使借款人无需交纳评估费用。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最大限度减轻农民创业成本。

六是多方形成合力。该社加强与财政、扶贫、计生、库区移民、农业、林业等部门密切合作,通过财政贴息方式,减轻借款人的贷款成本。与广西财政厅、扶贫办合作开展扶贫小额贷款奖补试点,由财政出资2000万元,在10个贫困县设立担保基金,农信社按担保基金5倍发放贷款,从而实现以2000万元财政资金撬动1个亿的扶贫贷款,既有效缓解了贫困农户等社会特殊群体贷款难问题,又减轻了他们的借贷负担。2013年以来,累计发放贷款9400万元,今年将扩大到20个贫困县,贷款额度扩大到2个亿,使更多的扶贫对象从这一政策中获益。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