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切勿过度借贷,慎防覆没之灾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昨日答覆记者询问时,表示政府全面掌握情况,看不到对银行体系会带来风险。不过,本报昨日报导有按揭中介公司声言可以做到变相100%按揭,若属实,就抵触了金管局的按揭上限规定,财务公司在楼市狂潮的角色和作用,是否如表面所见那么简单,值得再检视。

按揭中介公司不受金管局或地产代理监管局监管,有公司声称物业除了可获银行承做70%按揭,他们可以配合客户以私人公司名义,向银行申请中小企业贷款,相当于其余30%楼价,变相成为100%揭。本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中介公司职员向记者“教路”,表示有会计师协助客户“执靓盘数”,若客户有需要,该公司亦可以转介财务公司,云云。从职员讲解之详尽娴熟,这类购买物业的变相100%按揭,显非临时起意,而是恒常操作。

陈家强表示财务公司从银行获取资金进行多重按揭贷款的数目,政府一直有留意和掌握,这些资金并不多,政府有机制监察整体市场,他看不到这方面会对银行带来风险,云云。另外,按揭中介公司声称可配合客户做变相100%按揭,金管局指出有关宣传抵触了逆周期措施,银行只能在借了按揭,楼宇买卖成交后,才能再借钱给有关借款人,不可能一齐办理借中小企贷款。

政府监管财务公司,一贯力度较小,金管局要求银行提供给财务公司的贷款,限定不能作按揭业务,不过,财务公司以其他名目向银行借贷后,怎样运用贷款,看不到银行有机制有效监察。因此,以财务公司在楼市狂潮的作用,金管局有必要多了解其业务,研究加强监管,尽量减少财务公司对金融体系可能起到的负面影响。

物业加按多次或100%按揭,实际上就是过度借贷,对银行体系即使不会带来风险,对相关业主而言,风险则显而易见。金管局去月底提供给立法会的文件披露,香港居民负债总额占GDP 比例,截至去年9月底继续创下新高,至64.2%,比率较6月底的63.6%再上升,显示市民在低息环境下不断举债。风高浪急,市民要好自为之。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