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解析银行业不良贷款上升势头

网8月10日讯,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银行业不良贷款已经连续反弹14个季度。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的快速增长,不良贷款率已经超过1.8%。

自2012年初告别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连续下降局面后,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开始持续反弹。尤其是2014年以来,银行业每季度的不良贷款余额迭创新高,不良贷款率也从2014年一季度的1.04%逐季攀升,且呈加速态势。

银行业不良贷款持续升高的势头让很多人颇为担忧。监管层近期也表示,要把遏制不良贷款的快速上升作为当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

银行业资产质量与宏观经济形势息息相关,呈现明显的顺周期性,当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逐渐凸显,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就会面临考验。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在国际国内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呈现明显的下行压力,特别是在“三期叠加”阶段,为消化此前刺激政策实施中大量增长的信贷,一些风险隐患正逐渐浮出水面,成为银行业的不良资产。

与此同时,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成为核心,这将对银行业风控能力提出巨大挑战。从长远来看,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为银行业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利润来源,但短期内也会引发局部不良贷款上升,加大风险防控压力。

从微观主体看,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的过程让一些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或高负债企业成为不良贷款集中爆发地,尤其企业的高负债风险是以高杠杆为特征的主要风险之一。近两年,有不少大型企业因负债率高企、无力偿还债务或资金周转出现问题而出现债务危机,陷入破产重整的境地。

这些企业当然大多与产能过剩行业调整有关,但更应该注意的是,这些企业无不背负着巨额银行贷款。靠高负债、高杠杆实现企业大规模扩张,在经济增速放缓与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下,这种高负债模式的风险逐渐暴露,极易诱发债务风险传递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相关银行不良资产激增。

此外,央行调查统计司近期的调研显示,虽然经济出现向好势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企业微观主体反映困难较大,多数企业二季度经营状况并未好转,部分服装业、制造业、零售业企业认为经营困难的局面至少持续1至2年。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