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短期揽储压力不减 银行大额存

短期来看,各家银行对存款如此“疲乏”,存款显得非常匮乏显然是消费市场的广泛感受,银行揽储舆论压力在短期内仍将停滞,尤其是中小银行。主要因素包括两各个方面:一是整个银行消费

短期来看,各家银行对存款如此“疲乏”,存款显得非常匮乏显然是消费市场的广泛感受,银行揽储舆论压力在短期内仍将停滞,尤其是中小银行。主要因素包括两各个方面:一是整个银行消费市场经费短缺。二是监管强化了对存款的关注高度和鼓励高度,而监管层推出的包括生产力新规在内的监管政策使券商债务受到阻抗。

年中已至,利息争夺悄悄打响。近日,《金融时报》名记者走访了海淀区多家银行支行发现,面向一个人投资人新发行的大额存单出现了两个各个方面的显著变动:一是利率上浮位数广泛且明显提高;二是为改进揽储视觉效果,出现了不少方式上的“创新”,包括起购额度档位更为非常丰富、按月付息、提前支取可依据挂牌定期存款利率计算贷款等。

那么,一个人投资人对于出现在大额存单上的各种“折扣”是否买账?银行揽储舆论压力是否会停滞?《金融时报》名记者通过走访部份银行支行并采访研究员了解到,尽管多家银行争相提高大额存单利率,但揽储视觉效果非常显著。短期而言,银行揽储舆论压力仍将停滞,大额存单利率水准将维持的形势,数量或有一定高度的增加。

银行揽储“招式”更新

近日,《金融时报》名记者来到海淀区西城区安德一路上的的公司平安银行支行看到,在一进门的显眼位置,摆放着介绍该行大额存单的易拉宝——“利率最低可达4.18%”“按月付息,利润不无疾而终”“存入即起息,届满系统会认购”等宣传语十分醒目。

事实上,大额存单利率的上浮始自大型金融机构。去年4月上旬,《金融时报》名记者走访银行时即注意到,四大行已路段上调大额存单利率,较基准利率的上浮位数由1.4倍提升至1.45倍,随后不少公私合营银行争相跟进,而这波利率的上浮实质上与“方针动向”不无关系——4月12日,全省消费市场利率价格自主功能召开大会,对有所不同类别银行、按有所不同振幅放宽大额存单利率上限。

今天睽违1个多月,更加多的银行在跟进调高大额存单利率。融360监控的35家银行大额存单利率统计数据显示,5月底共有24家银行上调了利率,占所统计银行的68.57%。通过与上月标准差对比发现,5月底的大额存单各限期利率标准差都有上涨,其中上涨最少的是3年期大额存单,较4月底上涨了25个基点;其次是两年期和1年期的大额存单,分别较4月底上涨17个和11个基点。

比如说,截至6月6日,中国工商银行的大额存单1年期利率由上月的2.18%上调至2.22%,3年期、5年期利率均由3.99%上调至4.13%、4.18%;浙商银行的1年期、两年期、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分别由2.13%、2.98、3.9%上调至2.28%、3.19%、4.18%;中国银行的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分别由3.85%、4%上调至4.13、4.025%。个别城商行还出现了“一浮到顶”的状况,例如盛京银行和惠州银行的1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已上浮55%至2.325%,达到了城商行大额存单的最低浮动上限。

《金融时报》名记者发现,除了上调利率,不少银行还通过其他创新方法来吸引投资人。例如大额存单的起购额度档位比以前更为非常丰富,一些银行在20万元的起购档位以外,增加了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等有所不同额度档位,并给予有所不同的利率和计息方法。此外,平安银行还推出“按月付息大额存单”,改变了过往届满兑付本息的做法,每月相同付息日系统会将当期贷款给付顾客。

大额存单娱乐性远逊理财产品

银行在大额存单上如此“下工夫”,投资人是否买账呢?

“即使利率上浮了,也比理财产品利润差很多。”一位公私合营银行客户经理对《金融时报》名记者问到,“总体来看,讨论购买大额存单的顾客并没有明显增加,反倒是继续来讨论理财产品的顾客较为多。”

除了提高利率以后仍旧难以与理财产品回报率媲美以外,银行推出的大额存单“按月付息”的便捷在揽储各个方面的视觉效果也某种程度不显著。“按月付息虽然每月都能收到相同贷款,但回报率相对一次性还本付息的要略为低一些,除非存单金额相当大,否则也没有什么更好的益处。”上述客户经理对《金融时报》名记者说。

业内人士回应研究认为,目前为止来看,大额存单与其他国际金融的产品相比尚无显著绝对优势,利率上浮没有显著提升对顾客的娱乐性。因素可能在于,目前为止承诺保本保利润的理财产品仍未几乎退出消费市场,人们倾向于购买理财产品的融资生活习惯仍在发挥关键作用。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