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百科

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的作用  总量指标在社会经济统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总量指标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人们要想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首先就要准确地掌握客观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发展规模或水平,然后才能更深入地认识社会。例如,为了科

总量指标

学地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就必须通过总量指标正确地反映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工作成果,即反映我国土地面积、人口和劳动资源、自然资源、国民财富、钢产量、工业总产值、粮食产量、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额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2.总量指标是实行社会经济管理的依据之一   一个国家或地区为更有效地指导经济建设,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就必须了解和分析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它虽然可以用相对数、平均数来反映,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掌握各部门在各个不同时间的总量指标。   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总量指标是统计整理汇总后,首先得到的能说明具体社会经济总量的综合性数字,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一般都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相对比而计算出来的,它们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总量指标计算是否科学、合理、准确,将会直接影响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准确性。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这是按总量指标所反映的内容不同来划分的。   总体单位总量(即总体单位数)是反映总体或总体各组单位的总量指标。它是总体内所有单位的合计数,主要用来说明总体本身规模的大小。总体标志总量是反映总体或总体各组标志值总和的总量指标。它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总和,主要用来说明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总量的大小。如调查了解全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全国工业企业数就是总体单位总量,全国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工业增加值和利税总额等,都是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和被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一个总量指标常常在一种情况下为总体标志总量,在另一种情况下则表现为总体单位总量。如上例的调查目的改为调查了解全国工业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那么,全国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就不再是总体标志总量,而成了总体单位总量。明确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之间的差别,对计算和区分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这是按总量指标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来区分的。   时期指标是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指标。如人口出生数、商品销售额、产品产量、产品产值等。时点指标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点(瞬间)上所处状况的总量指标。如年末人口数、季末设备台数、月末商品库存数等。   为了正确区分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还须弄清它们各自的特点。   (1)时期指标无重复计算,可以累加, 说明较长时期内现象发生的总量,如年产值是月产值的累计数,表示年内各月产值的总和;而时点指标有重复计算,除在空间上或计算过程中可相加外,一般相加无实际意义,如月末人口数之和不等于年末人口数。   (2)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时期越长数值越大,如年产值必定大于年内某月产值,但有些现象如利润等若出现负数,则可能出现时期越长数值越小的情况;时点指标数值与时点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如年末设备台数并不一定比年内某月月末设备台数多。   (3)时期指标的数值一般通过连续登记取得; 时点指标的数值则通过间断登记取得。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最根本的区别,还在于各自反映的现象在时间规定性上的不同。弄清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对于计算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是很重要的。

(三)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这是按总量指标所采用计量单位不同来划分的。   1.实物指标   实物指标是用实物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实物单位是根据事物的属性和特点而采用的计量单位,主要有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和标准实物单位。   (1)自然单位是按照被研究现象的自然状况来度量真数量的一种计量单位,如人口以“人”为单位,汽车以“辆”为单位,牲畜以“头”为单位等。   (2)度量衡单位是按照统一的度量衡制度的规定来度量其数量的一种

“十一五”规划总量指标图

计量单位, 如煤炭以“吨”为单位,棉布以“尺”或“米”为单位,运输里程以“千米”为单位等。度量单位的采用主要是由于有些现象无法采用自然单位来表明其数量,如粮食、钢铁等;另外有些实物如鸡蛋等,虽然也可以采用自然单位,但不如用度量衡单位准确方便。   (3)标准实物单位是按照统一折算标准来度量被研究现象数量的一种计量单位,如将各种不同含量的化肥,用折纯法折合成含量100%来计算其总量,将各种不同发热量的能源统一折合成29.3千焦/千克的标准煤单位计算其总量,等等。在统计中为了准确地反映某些事物的具体数量和相应的效能,还有一种复合单位,即将两种计量单位结合在一起以乘积表示事物的数量,如货物周转量就是用“吨/千米”来表示铁路货运工作量的。   2.价值指标   价值指标是用贷币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贷币单位是用货币“元”来度量社会劳动成果或劳动消耗的计量单位,如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商品零售额、产品成本等,都是以“元”或扩大为“万元”、“亿元”来计量的。   价值指标从原则上说应是反映商品价值量的指标,而实际上是货币量指标。因为价值量不能计算,只能通过价格来体现,而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并不等于价值,价格只是价值的一种货币表现。因此,价值指标又称货币指标。   价值指标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性。它能将不能直接相加的产品数量过渡到能够加,用以综合说明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产品总量或商品销售量等的总规模或总水平。价值指标广泛应用于统计研究、计划管理和经济核算之中。但价值指标也有其局限性,综合的价值量容易掩盖具体的物质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把价值指标与实物指标结合起来使用,以便全面认识客观事物。   3.劳动量指标   劳动量指标是用劳动量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劳动量单位是用劳动时间表示的计量单位,如“工日”、“工时”等。工时是指一个职工做一个小时的工作,工日通常指一个职工做八小时的工作。   这种统计指标虽然不多,但常遇到。如工厂考核职工出勤情况,每天要登记出勤人数,把一个月的出勤人数汇总就不能用“人”来计量而应用“工日”来计算。又如工厂实行计件工资制,要对每个零部件在每道工序上都规定劳动定额, 假设某零件规定1小时生产60件,则每一件就是一定额工分, 某工人一天生产600件,即生产的产品为600定额工分,即10个定额工时。 由于各企业的定额水平不同,劳动量指标不适宜在各企业间进行汇总,往往只限于企业内部的业务核算。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一)直接计算法

  它是对研究对象用直接的计数、点数和测量等方法,登记各单位的具体数值加以

市属各区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数值比较

汇总,得到总量指标。如统计报表或普查中的总量资料,基本上都是用直接计算法计算出来的。

(二)间接推算法

  它是采用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平衡关系、因果关系、比例关系或利用非全面调查资料进行推算总量的方法。如利用样本资料推断某种农产品的产量,利用平衡关系推算某种商品的库存量等。计算和应用总量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规定每项指标的含义和范围

  正确统计总量指标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明确规定每项总量指标的含义和范围。例如要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等总量指标,首先应清楚这些指标的涵义、性质,才能据以确定统计范围、统计方法。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正确理解被研究现象的性质、涵义,同时要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和统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才能统一计算口径,正确计算出它们的总量。

(二)注意现象的同质性

  在计算实物指标的总量时,只有同质现象才能计算。同质性是由事物的性质或用途决定的。例如,我们可以把各种煤炭如无烟煤、烟煤、褐煤等看作一类产品来计算它们的总量,但不能把煤炭与钢铁混合起来计算。

(三)正确确定每项指标的计量单位

  具体核算总量指标时,究竟采用哪一种计量单位,要根据被研究现象的性质、特点以及统计研究的目的而定,同时要注意与国家统一规定的计量单位一致,以便于汇总并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