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百科

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假设  1、固定的资源。在一定时间上,可供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

。 2、充分就业。在现有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要素均得到了充分使用,不存在着资源闲置。 3、生产技术。在考虑问题的时间范围之内,生产技术,即由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 4、两种产品。为了简化问题起见,通常假定某一经济仅生产两种产品。原理简介  生产可能性曲线( production possibilitiy curves ,PPC)   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详细内容  生产可能性曲线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问题。我们知道,一国可利用的资源,按用途来说,主要用来生产资本品和消费品。由于资源总量是一定的。因此,要多生产消费品就必须减少资本品的产量。那么,一个国家如何兼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把有限

生产可能性曲线

的资本分配使用于消费品和资本品的生产,是经济学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解释和回答。   现在,假定一国现有资源用来生产两种产品X(消费品)和Y(资本品)。如果全部用来生产X产品,可生产OD单位;如果全部用来生产Y产品,可生产OA单位;如果同时用来生产X和Y两种产品,则可能有各种不同的X与Y的产量组合。将X和Y的各种不同的产量组合描绘在坐标图上,便可得出生产可能性曲线。如图1—1。   图中的AD线即生产可能性曲线,或称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也可称为转换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与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组合曲线,它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如图1—1中F点和C点比较,少生产GB数量的Y产品(资本品),就可以多生产HE数量的X产品(消费品),因此,生产HE单位X产品的机会成本就是GB单位的Y产品。那么,一个国家关于消费品和资本品这两大部类的生产,到底是选择F点还是C点?或者是AD线上的任何其他一点?这就是经济学所面临和必须回答的问题。理论发展  生产可能性曲线还可以用来说明潜力与过度的问题。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任何一点(如Q点),说明生产还是潜力,即还有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资源闲置;而生产可能性之外的任何一点(如P点),则是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所达不到的。只有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的点,才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点。因为它说明了一个社会的全部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不存在闲置资源和失业,社会经济达到了充分就业的状态。   在资源数量和技术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一个社会现有资源可能生产的产品产量组合是既定的,但当资源数量变化和技术条件改变时,生产可能曲线会相应移动。随着资源数量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生产可能性曲线会向外平行移动。如图1—2所示。   图1—2中,在原来的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下,生产可能性曲线为X1Y1。现假定资源数量增加了,或者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平移至X2Y2。在X2Y2上,每一点所代表的两种产品的产量组合都比X1Y1上相应的一点所代表的产量组合要大。因此,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代表着一个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生产可能性的曲线是向外凸的原因

简介

  生产可能性的曲线通常是向外凸的,因为,如果资源都用来生产一种产品的话,更容易发生资源浪费和资源利用率低的情况。

举例

  有一个人有10亩地,他可以在这地上种小麦或水稻两种产品。他种了小麦,就不能种水稻。那么,不考虑其他因素的话,生产可能性的曲线是直线。   如果,这10亩地中,有4亩地适合小麦生长(产量高),有6亩地适合水稻生长(产量高),那么单就这个因素而言,生产可能性的曲线是向外凸的。   如果,种两种作物,不方便管理,存在规模不经济,那么单就这个因素而言,生产可能性的曲线是向内凹的。运用  第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稀缺性。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存在正说明了稀缺性的存在。换言之,如果没有稀缺性,能生产的产品就没有限制,也就不存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了。所以,生产可能性边界实际上是把稀缺性具体化了。   第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选择。稀缺性迫使人们作出选择。从生产可能性边界来看,选择就是决定按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哪一点来进行生产,即生产的两种产品的组合是哪一种。选择取决于个人的偏好(克鲁索的偏好,这种偏好实际上就是他生存的必需与消费愿望的结合)。这也就是取决于对每种产品的偏好程度。以消费满足程度最大化为目的的人会作出理性选择,即能实现这种最大化的选择。因此,运用生产可能性边界就可以使选择具体化。   第三,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三个基本经济问题。三个基本经济问题实际上也就是选择的具体化。解决这三个问题也就是解决选择问题。这就是说,选择按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哪一点进行生产,也就是决定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与为谁生产。   第四,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效率。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各点就是效率的实现,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各点则没有实现效率。   第五,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右下方倾斜说明选择的代价就是机会成本,即在资源与技术既定时,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就要少生产某些单位另一种产品。为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所放弃的某些单位另一种产品就是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当作出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的选择时必然要付出这种机会成本。用生产可能性边界可以更好地解释机会成本的含义。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