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百科

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的概念: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 Processing)是商品在从生产者向消费者流通过程中,为了增加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需求,促进销售而进行简单的组装,剪切,套裁,贴标签,刷标志,分类,检量,弯管,打孔等加工作业。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流通加工是为了提高物流速度和物品的利用率,在物品进入流通领域后,按客户的要求进行的加工活动,即在物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商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流通加工通过改变或完善流通对象的形态来实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因此流通加工是流通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随着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多,消费者的需求出现多样化,促使在流通领域开展流

流通加工

通加工。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中心或仓库经营中都大量存在流通加工业务,在日本、美国等物流发达国家则更为普遍。   现代物流实用词典指出,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帖标准、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产生原因  1、流通加工的出现与现代生产方式有关   现代生产发展趋势之一就是生产规模大型化专业化,依靠单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法降低生产成本获取规模经济效益,这样就出现了生产相对集中的趋势。这种规模的大型化、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越高,生产相对集中的程度也就越高。生产的集中化进一步引起产需之间的分离,产需分离的表现首先为人们认识的是空间、时间及人的分离,即生产及消费不在同一个地点,而是有一定的空间距离;生产及消费在时间上不能同步,而是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生产者及消费者不是处于一个封闭的圈内,某些人生产的产品供给成千上万人消费,而某些人消费的产品又来自其他许多生产者。弥补上述分离的手段则是运输、储存及交换。   近年来,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现代生产引起的产需分离并不局限于上述三个方面,这种分离是深刻而广泛的。第四种重大的分离就是生产及需求在产品功能上分离。尽管“用户第一”等口号成了许多生产者的主导思想,但是,生产毕竟有生产的规律,尤其在强调大生产的工业化社会,大生产的特点之一就是“少品种、大批量、专业化”,产品的功能(规格、品种、性能)往往不能和消费需要密切衔接。弥补这一分离的

流通加工流程

方法,就是流通加工。所以,流通加工的诞生实际是现代生产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   2、流通加工不仅是大工业的产物,也是网络经济时代服务社会的产物   流通加工的出现与现代社会消费的个性化有关。消费的个性化和产品的标准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使本来就存在的产需第四种形式的分离变得更加严重。本来,弥补第四种分离可以采取增加一道生产工序或消费单位加工改制的方法,但在个性化问题十分突出之后,采取上述弥补措施将会使生产及生产管理的复杂性及难度增加,按个性化生产的产品难以组织高效率、大批量的流通。所以,在出现了消费个性化的新形势及新观念之后,就为流通加工开辟了道路。   3、流通加工的出现还与人们对流通作用的观念转变有关   在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中,生产过程是典型的加工制造过程,是形成产品价值及使用价值的主要过程,再生产型的消费究其本质来看也是和生产过程一样,通过加工制造消费了某些初级产品而生产出深加工产品。历史上在生产不太复杂、生产规模不大时,所有的加工制造几乎全部集中于生产及再生产过程中,而流通过程只是实现商品价值及使用价值的转移而已。   在社会生产向大规模生产、专业化生产转变之后,社会生产越来越复杂,生产的标准化和消费的个性化出现,生产过程中的加工制造常常满足不了消费的要求。而由于流通的复杂化,生产过程中的加工制造也常常不能满足流通的要求。于是,加工活动开始部分地由生产及再生产过程向流通过程转移,在流通过程中形成了某些加工活动,这就是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的出现使流通过程明显地具有了某种“生产性”,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价值及使用价值转移”的旧观念,这就从理论上明确了:流通过程从价值观念来看是可以主动创造价值及使用价值的,而不单是被动地“保持”和“转移”的过程。因此,人们必须研究流通过程中孕育着多少创造价值的潜在能力,这就有可能通过努力在流通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时,却以很少的代价实现这一目标。这样,就引起了流通过程从观念到方法的巨大变化,流通加工则适应这种变化而诞生。   4、效益观念的树立也是促使流通加工形式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   上世纪60年代后,效益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过去人们盲目追求高技术,引起了燃料、材料投入的大幅度上升,结果新技术、新设备虽然采用了,但往往是得不偿失。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发生证实了效益的重要性,使人们牢牢树立了效益观念,流通加工可以以少量的投入获得很大的效果,是一种高效益的加工方式,自然得以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流通加工从技术上来讲,可能不需要采用什么先进技术,但这种方式是现代观念的反映,在现代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类型  根据不同的目的,流通加工具有不同的类型:

1、为适应多样化需要的流通加工

  生产部门为了实现高效率、大批量的生产,其产品往往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要求。这样,为了满足用户对产品多样化的需要,同时又要保证高效率的大生产,可将生产出来的单一化、标准化的产品进行多样化的

改制加工。例如,对钢材卷板的舒展、剪切加工;平板玻璃按需要规格的开片加工;木材改制成枕木、板材、方材等加工。

2、为方便消费、省力的流通加工

  根据下游生产的需要将商品加工成生产直接可用的状态。例如,根据需要将钢材定尺、定型,按要求下料;将木材制成可直接投入使用的各种型材;将水泥制成混凝土拌合料,使用时只需稍加搅拌即可使用等。

3、为保护产品所进行的流通加工

  在物流过程中,为了保护商品的使用价值,延长商品在生产和使用期间的寿命,防止商品在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等过程中遭受损失,可以采取稳固、改装、保鲜、冷冻、涂油等方式。例如,水产品、肉类、蛋类的保鲜、保质的冷冻加工、防腐加工等;丝、麻、棉织品的防虫、防霉加工等。还有,如为防止金属材料的锈蚀而进行的喷漆、涂防锈油等措施,运用手工、机械或化学方法除锈;木材的防腐朽、防干裂加工;煤炭的防高温自燃加工;水泥的防潮、防湿加工等。

4、为弥补生产领域加工不足的流通加工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许多产品在生产领域的加工只能到一定程度,而不能完全实现终极的加工。例如,木材如果在产地完成成材加工或制成木制品的话,就会给运输带来极大的困难,所以,在生产领域只能加工到圆木、板、方材这个程度,进一步的下料、切裁、处理等加工则由流通加工完成;钢铁厂大规模的生产只能按规格生产,以使产品有较强的通用性,从而使生产能有较高的效率,取得较好的效益。

5、为促进销售的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也可以起到促进销售的作用。比如,将过大包装或散装物分装成适合依次销售的小包装的分装加工;将以保护商品为主的运输包装改换成以促进销售为主的销售包装,以起到吸引消费者、促进销售的作用;将蔬菜、肉类洗净切块以满足消费者要求等等。

6、为提高加工效率的流通加工

  许多生产企业的初级加工由于数量有限,加工效率不高。而流通加工以集中加工的形式,解决了单个企业加工效率不高的弊病。它以一家流通加工企业的集中加工代替了若干家生产企业的初级加工,促使生产水

流通加工

平有一定的提高。

7、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损失的流通加工

  有些商品本身的形态使之难以进行物流操作,而且商品在运输、装卸搬运过程中极易受损,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流通加工加以弥补,从而使物流各环节易于操作,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损失。例如,造纸用的木材磨成木屑的流通加工,可以极大提高运输工具的装载效率;自行车在消费地区的装配加工可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损失;石油气的液化加工,使很难输送的气态物转变为容易输送的液态物,也可以提高物流效率。

8、为衔接不同运输方式的流通加工

  在干线运输和支线运输的结点设置流通加工环节,可以有效解决大批量、低成本、长距离的干线运输与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的末端运输和集货运输之间的衔接问题。在流通加工点与大生产企业间形成大批量、定点运输的渠道,以流通加工中心为核心,组织对多个用户的配送,也可以在流通加工点将运输包装转换为销售包装,从而有效衔接不同目的的运输方式。比如,散装水泥中转仓库把散装水泥装袋、将大规模散装水泥转化为小规模散装水泥的流通加工,就衔接了水泥厂大批量运输和工地小批量装运的需要。

9、生产——流通一体化的流通加工

  依靠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联合,或者生产企业涉足流通,或者流通企业涉足生产,形成的对生产与流通加工进行合理分工、合理规划、合理组织,统筹进行生产与流通加工的安排,这就是生产—流通一体化的流通加工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促成产品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企业集团的经济技术优势,是目前流通加工领域的新形式。

10、为实施配送进行的流通加工

  这种流通加工形式是配送中心为了实现配送活动,满足客户的需要而对物资进行的加工。例如,混凝土搅拌车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把沙子、水泥、石子、水等各种不同材料按比例要求装入可旋转的罐中。在配送路途中,汽车边行驶边搅拌,到达施工现场后,混凝土已经均匀搅拌好,可以直接投入使用。特点  与生产加工相比较,流通加工具有以下特点:

1、从加工对象看

  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过程的商品,具有商品的属性,以此来区别多环节生产加工中的一环。流通加工的对象是商品,而生产加工的对象不是最终产品,而是原材料、零配件或半成品。

2、从加工程度看

  流通加工大多是简单加工,而不是复杂加工,一般来讲,如果必须进行复杂加工才能形成人们所需的商

流通加工

品,那么,这种复杂加工应该专设生产加工过程。生产过程理应完成大部分加工活动,流通加工则是对生产加工的一种辅助及补充。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流通加工绝不是对生产加工的取消或代替。

3、从价值观点看

  生产加工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及使用价值,而流通加工的目的则在于完善其使用价值,并在不做大的改变的情况下提高价值。

4、从加工责任人看

  流通加工的组织者是从事流通工作的人员,能密切结合流通的需要进行加工活动。从加工单位来看,流通加工由商业或物资流通企业完成,而生产加工则由生产企业完成。

5、从加工目的看

  商品生产是为交换、为消费而进行的生产,而流通加工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消费(或再生产)所进行的加工,这一点与商品生产有共同之处。但是流通加工有时候也是以自身流通为目的,纯粹是为流通创造条件,这种为流通所进行的加工与直接为消费进行的加工在目的上是有所区别的,这也是流通加工不同于一般生产加工的特殊之处。目的和内容

流通加工的目的

  流通阶段的加工即物流加工,处于不易区分生产还是物流的中间环节,尽管它可以创造性质和形态的使用效能,但是还是应该从物流机能拓展的角度将其看作物流的构成要素为宜。流通加工的目的可归纳为:   1.适应多样化的客户的需求 ·   2.在食品方面,可以通过流通加工来保持并提高其保存机能 ·   3.提高商品的附加值 ·   4.可以规避风险,推进物流系统化

流通加工的内容

  a) 食品的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最多的是食品行业,为了便于保存,提高流通效率,食品的流通加工是不可缺少的,如鱼和肉类的冷冻,蛋品加工,生鲜食品的原包装,大米的自动包装,上市牛奶的灭菌等。   b) 消费资料的流通加工 消费资料的流通加工是以服务客户,促进销售为目,如衣料品的标识和印记商标,加剧的组装,地毯剪接等。   c) 生产资料的流通加工 具有代表性的生产资料加工是钢铁的加工,如钢板的切割,使用矫直机将薄板卷材展评等。作用

1、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通过流通加工进行集中下料,将生产厂商直接运来的简单规格产品,按用户的要求进行下料。例如将钢板进行剪板、切裁;木材加工成各种长度及大小的板、方等。集中下料可以优材优用、小材大用、合理套裁,明显地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有很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2、方便用户

  用量小或满足临时需要的用户,不具备进行高效率初级加工的能力,通过流通加工可以使用户省去进行初级加工的投资、设备、人力,方便了用户。目前发展较快的初级加工有:将水泥加工成生混凝土、将原木或板、方材加工成门窗、钢板预处理、整形等加工。

3、提高加工效率及设备利用率

  在分散加工的情况下,加工设备由于生产周期和生产节奏的限制,设备利用时松时紧,使得加工过程不均衡,设备加工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流通加工面向全社会,加工数量大,加工范围广,加工任务多。

流通加工

这样可以通过建立集中加工点,采用一些效率高、技术先进、加工量大的专门机具和设备,一方面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地位  流通加工在物流中的地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地完善了流通

  流通加工在实现时间效用和场所效用这两个重要功能方面,确实不能与运输和保管相比,因而,流通加工不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另外,流通加工的普遍性也不能与运输、保管相比,流通加工不是对所有物流活动都是必需的。但这绝不是说流通加工不重要,实际上它也是不可轻视的,它具有补充、完善、提高与增强的作用,能起到运输、保管等其他功能要素无法起到的作用。所以,流通加工的地位可以描述为:提高物流水平,促进流通向现代化发展。

2、是物流的重要利润来源

  流通加工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加工方式,往往以简单加工解决大问题。实践中,有的流通加工通过改变商品包装,使商品档次升级而充分实现其价值;有的流通加工可将产品利用率大幅提高30%,甚至更多。这些都是采取一般方法以期提高生产率所难以做到的。实践证明,流通加工提供的利润并不亚于从运输和保管中挖掘的利润,因此我们说流通加工是物流业的重要利润来源。

3、在国民经济中也是重要的加工形式

  流通加工在整个国民经济的组织和运行方面是一种重要的加工形式,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完善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意义。合理化  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含义是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也就是对是否设置流通加工环节、在什么地方设置、选择什么类型的加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装备等问题做出正确抉择。这样做不仅要避免各种不合理的流通加工形式,而且要做到最优。

1、不合理流通加工形式

  1)流通加工地点设置的不合理   流通加工地点设置即布局状况是决定整个流通加工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为衔接单品种大批量生产与多样化需求的流通加工,加工地点设置在需求地区,才能实现大批量的干线运输与多品种末端配送的物流优势。如果将流通加工地设置在生产地区,一方面,为了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会出现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由产地向需求地的长距离的运输;另一方面,在生产地增加了一个加工环节,同时也会增加近距离运输、保管、装卸等一写列物流活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如由原生产单位完成这种加工而无需设置专门的流通加工环节。   另外,一般来说,为方便物流的流通加工环节应该设置在产出地,设置在进入社会物流之前。如果将其设置在物流之后,即设置在消费地,则不但不能解决物流问题,又在流通中增加了中转环节,因而也是不合理的。   即使是产地或需求地设置流通加工的选择是正确的,还有流通加工在小地域范围内的正确选址问题。如果处理不善,仍然会出现不合理。比如说交通不便,流通加工与生产企业或用户之间距离较远,加工点周围

流通加工书籍

的社会环境条件不好等等。   2)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   流通加工方式包括流通加工对象、流通加工工艺、流通加工技术、流通加工程度等。流通加工方式的确定实际上是与生产加工的合理分工。分工不合理,把本来应由生产加工完成的作业错误地交给流通加工来完成,或者把本来应由流通加工完成的作业错误地交给生产过程去完成,都会造成不合理。   流通加工不是对生产加工的代替,而是一种补充和完善。所以,一般来说,如果工艺复杂,技术装备要求较高,或加工可以由生产过程延续或轻易解决的,都不宜再设置流通加工。如果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就可能会出现生产争利的恶果。   3)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   有的流通加工过于简单,或者对生产和消费的作用都不大,甚至有时由于流通加工的盲目性,同样未能解决品种、规格、包装等问题,相反却增加了作业环节,这也是流通加工不合理的重要表现形式。   4)流通加工成本过高,效益不好   流通加工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它有较大的投入产出比,因而能有效地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如果流通加工成本过高,则不能实现以较低投入实现更高使用价值的目的,势必会影响它的经济效益。

2、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途径

  要实现流通加工的合理化,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加工和配送结合   就是将流通加工设置在配送点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作业流程中分货、拣货、配货的重要一环,加工后的产品直接投入到配货作业,这就无需单独设置一个加工的中间环节,而使流通加工与中转流通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同时,由于配送之前有必要的加工,可以使配送服务水平大大提高,这是当前对流通加工做合理选择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产品的流通中已经表现出较大的优势。   2)加工和配套结合   “配套”是指对使用上有联系的用品集合成套地供应给用户使用。例如,方便食品的配套。当然,配套的主体来自各个生产企业,如方便食品中的方便面,就是由其生产企业配套生产的。但是,有的配套不能由某个生产企业全部完成,如方便食品中的盘菜、汤料等。这样,在物流企业进行适当的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作为供需桥梁与纽带的能力。   3)加工和合理运输结合   我们知道,流通加工能有效衔接干线运输和支线运输,促进两种运输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线运输转干线运输或干线运输转支线运输等这些必须停顿的环节,不进行一般的支转干或干转支,而是按干线或支线运输合理的要求进行适当加工,从而大大提高运输及运输转载水平。   4)加工和合理商流结合   流通加工也能起到促进销售的作用,从而使商流合理化,这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方向之一。加工和配送相结合,通过流通加工,提高了配送水平,促进了销售,使加工与商流合理结合。此外,通过简单地改变包装加工形成方便的购买量,通过组装加工解除用户使用前进行组装、调试的难处,都是有效促进商流的很好例证。   5)加工和节约结合   节约能源、节约设备、节约人力、减少耗费是流通加工合理化重要的考虑因素,也是目前我国设置流通加工并考虑其合理化的较普遍形式。   对于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终判断,是看其是否能实现社会的和企业本身的两个效益,而且是否取得了最优效益。流通企业更应该树立社会效益第一的观念,以实现产品生产的最终利益为原则,只有在生产流通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为己任的前提下才有生存的价值。如果只是追求企业的局部效益,不适当地进行加工,甚至与生产企业争利,这就有违于流通加工的初衷,或者其本身已不属于流通加工的范畴。成本构成

1、流通加工成本的主要构成

  1)流通加工设备费用:流通加工设备购置费用。   2)流通加工材料费用:流通加工过程中需要消耗一些材料的费用。   3)流通加工劳务费用:流通加工过程中从事加工活动的管理人员、工人及有关人员工资、奖金等费用的总和。   4)流通加工其他费用:流通加工中耗用的电力、燃料、油料等费用。

2、流通加工成本分析

  1)流通加工成本分析的常用方法   ①比较分析法:通过指标对比,从数量上确定差异的一种分析方法。   ②比率分析法:通过计算和对比经济指标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种方法。   ③连环替代法:用来计算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综合经济指标变动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④差额计算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   2)流通加工成本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   流通加工成本表分为基本报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   基本报表部分:反映各种可比和不可比产品本月及本年累计的实际加工量、实际单位加工成本和实际加

流通加工

工总成本。可比产品是指流通加工中心过去曾经加工过,有完整的成本资料可以进行比较的产品;不可比产品是指流通加工中心过去未曾经加工过,或缺乏可比的成本资料的产品。   补充资料部分:填列本年累计实际数。   可比产品加工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加工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可比产品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   可比产品加工成本降低率=可比产品加工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加工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3)流通加工成本表的分析   对全部流通加工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总括评价。通过总评价,一是对流通加工中心全部产品加工成本的完成情况有个总括的了解;二是通过对影响计划完成情况因素的初步分析,为进一步分析指出方向。成本计算  1、流通加工直接材料费用的计算   1)流通加工直接材料费用的内容。   2)材料消耗量的核算。   3)消耗材料价格的核算。   4)直接材料费用的归集。   5)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   2、流通加工直接人工费用的计算   1)流通加工直接人工费用的内容   2)流通加工直接人工费用的归集   3)流通加工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   3、流通加工制造费用的计算   1)制造费用的内容   2)制造费用的归集   折旧费用是通过编制“折旧费用计算汇总表”,计算出各生产单位本期折旧费用以后,计入制造费用的。   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一般可以直接计入当月该生产单位的制造费用。   3)制造费用的分配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有:生产工时分配法,机器工时分配法,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生产工时分配法,是以加工各种产品的生产工时为标准分配费用的方法。   机器工时分配法,是以各种加工产品(各受益对象)的机器工作时间为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是按照年初确定计划制造费用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与按计划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的差异年末进行调整。   4、加工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在产品数量的计算。   2)在产品加工成本的计算。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