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百科

会计公共关系学

简介  会计公共关系学,简称会计公关学,是研究会计公共关系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它作为会计学与公共关系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性科学,具有多学科交叉整合的特征,是公共关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产生与发展,得益于现代公共关系长期的活动实践与理论积累。在会计部门、会计人员与社会组织内外部相关公众之间的长期交往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会计公共关系的重要性,会计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才得以最终确立。内涵  会计公共关系学有自己特定的涵义、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以及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研究这些内容,对于推动会计公共关系学的学科建设与指导会计公共关系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于玉林教授主编的《现代会计百科辞典》认为:“会计公共关系学,简称会计公关学,是研究会计公关的产生与发展、理论和原则,公关手段和公关策略及其运用规律,以及科学地组织会计公关活动的一门应用科学。”在其主编的《大会计学概论》中再次指出:“会计公关学,是研究会计公关活动的一门应用科学。它要研究会计公关的产生与发展、理论和原则、手段和策略及其运用,以及科学地组织会计公关活动”。   会计公共关系学来其研究对象就是会计公共关系领域中客观存在的某种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矛盾,也就是社会组织在开展会计公共关系活动时所应遵循的客观规律和主观指导规律。因此,会计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会计公共关系活动及其规律。至于会计公共关系活动的具体内容,如理论和原则、手段和策略等,本着定义应精炼、简洁的原则,不宜把它们放进定义的表述中。应当说,会计公共关系学作为会计学与公共关系学相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科学,具有公共关系学应用学科和会计学分支学科的双重属性。它是应用于会计领域的公共关系学,同时又是从公共关系学角度来研究的会计学。所以,会计公共关系学可以表述为:会计公共关系学是研究会计公共关系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会计分支学科。研究范围  会计公共关系学的研究范围,与其研究对象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前已述及,会计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会计公共关系活动及其规律,对它的研究一般可以从理论、应用和历史三个方面来展开。因此,会计公共关系学的研究范围,通常可以分为理论、应用和历史三大部分。

会计公共关系学的理论部分

  这一部分着重从逻辑上直接阐述会计公共关系的本质、特点及其客观规律。一般划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会计公共关系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理论基础等内容:应用理论主要包括会计公共关系的分类、目标、原则、规范、方法、程序等内容。

会计公共关系学的应用部分

  这一部分着重从具体实践的侧面,探讨和说明会计公共关系学的理论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及其主观指导规律。一般可以分为组织内部会计公共关系和组织外部会计公共关系两部分。组织内部会计公共关系主要研究会计公共关系主体在开展会计公共关系活动,处理与组织领导人、相关职能部门、职工等内部会计公众关系时采取的各种会计公关方法与技巧等;组织外部会计公共关系主要研究会计公共关系主体在处理与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关、客户等外部会计公众关系时采取的原则、方法、途径等。在应用部分,适当的会计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对于总结规律、指导实践也是十分必要的。

会计公共关系学的历史部分

  这一部分着重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和分析会计公共关系实践及其理论的起源、产生与发展的整个历史演进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理论体系  会计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体系,是指会计公共关系学内容的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会计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体系与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有着密切的联系。

会计公共关系学原理

  它主要研究会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等。它在整个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概括性、抽象性最强。

会计公共关系学实务

  它主要研究会计公共关系学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及其规律。会计公共关系学作为一种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实务部分来自于实践,又直接用于指导实践。它在整个理论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如果会计公共关系学不能用于指导实践,将失去它存在的意义。

会计公共关系发展史

  它主要研究会计公共关系实践发展史、理论发展史及其历史发展规律。它为会计公共关系学的研究提供了时间维度的思考。研究历史,总结过去,是为了以史为鉴,可以更好地指导现在、规划未来,它对于会计公共关系学原理和实务研究的借鉴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简单勾画了会计公共关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虽然这三个构成部分都可以相对独立存在,但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会计公共关系学原理,对于会计公共关系学实务来说,是一种指导关系;会计公共关系学实务,对于会计公共关系学原理来说,则是一种应用关系。会计公共关系发展史,与会计公共关系学原理和实务之间,是一种总结与借鉴的关系。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研究其发展史,必将对其原理和实务的发展与完善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会计公共关系学的研究也不例外。学科性质  会计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是指会计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特征。由于会计公共关系学是会计学与公共关系学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科学,同时它还吸纳了社会学、管理学、传播学、行为学、市场学、广告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许多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知识,因此具有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与应用性等特征。但会计公共关系学并不是上述相关学科的大杂烩,而是在综合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的、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只不过从会计公共关系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来看,它与会计学和公共关系学的关系最为紧密,相通的成分更多一些。因此,从其学科性质来看,它同时具有公共关系学应用学科和会计学分支学科的双重属性。它是应用于会计领域的公共关系学,同时又是从公共关系学角度来研究的会计学。

应用于会计领域的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社会组织公共关系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为有效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基本方法,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的特点。自它产生以来,就不断向社会各行各业与各个领域渗透与延伸,逐渐形成了各部门公共关系,如政府公共关系、企业公共关系、事业公共关系等,以及各专业公共关系,如会计公共关系、营销公共关系、生产公共关系、科研公共关系、体育公共关系等。而会计公共关系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不断总结会计公共关系实践经验与理论升华而逐渐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会计公共关系学是公共关系学应用在会计领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从公共关系学角度来研究的会计学

  从理论角度讲,平常所说的会计学实际上是狭义的会计学,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学、税务会计学等学科,这种观点限制或阻碍了会计学的学科建设及其实践活动。广义的会计学,即“大会计学”。大会计学应当是一个学科体系。于玉林教授在其主编的《现代会计百科辞典》1994年版中曾经从大会计的角度列示了5大类144门会计分支学科,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国内外大会计学的发展状况。而正是在这部文献中,作者专门列出了会计公共关系学,并对该学科的有关辞目进行了解释。再从实践角度讲,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兴起,企业面临的与各方面的会计关系日益复杂化与公共化,需要专门从公共关系角度来看待和处理会计关系,会计公共关系就此应运而生了。此后,随着对会计公共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化与理论总结,会计公共关系学便适时出现了。由此不难看出,会计公共关系学是会计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是从公共关系学角度来研究的会计学。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必将会大力推动大会计学的学科发展和正确指导会计公共关系实践活动。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