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百科

畜牧业经济学

畜牧业经济学畜牧业经济学 概述 畜牧业经济学畜牧业经济学畜牧业是农业的组成部分,与种植业结合经营为其存在的主要形式,畜牧业经济早期的研究也多以与种植业的结合为主要内容。因此,畜牧业经济研究长期以来是农业经济学的组成部分。随着农业的发展,畜牧业从附属于种植业的地位转变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畜牧业经济研究的内容也趋向广泛、深入。其发展趋势,一是继续作为农业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一是从农业经济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学科。 与其他学科关系畜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畜牧业经济学既要研究各部门的共性,又要研究各部门的经济特点。畜牧业经济学与很多学科有联系,它以政治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并广泛运用畜牧业方面的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此外,它还与农业经营管理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存在交叉关系。中国的畜牧业经济学尚处于初创阶段,它的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继续深入总结中国丰富的传统经验,尤其是发展社会主义畜牧业过程中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广泛吸取国外的科研成果,加强畜牧业宏观与微观经济管理和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研究。 研究内容 畜牧业经济学畜牧业经济学在中国,畜牧业经济研究在全国范围内的兴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主要内容有: ①畜牧业发展史。研究畜牧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畜牧业发展在不同地区条件下的差别。②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使用价值、价值、产业结构、国民收入、劳动就业、资源利用、生态平衡、国际贸易等方面研究其经济地位。③畜牧业经济效益。研究分析畜牧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影响效益的因素,提高效益的途径。④畜牧业经济体制。研究畜牧业经济体制的类型及其对畜牧业的作用,社会主义畜牧业的多种经济形式,畜牧业专业化,畜牧业服务体系等。⑤畜牧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重点、方式和效益评价。⑥畜牧业生态经济。包括畜牧业在自然生态系统和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畜牧业与种植业的结合,畜牧业与多种生产部门的结合,按照生态经济原理组织畜牧业生产。⑦饲料经济。包括饲料在畜牧业中的地位,饲料的经济特点,扩大饲料来源的途径,饲料配合化、工业化,饲料供应体制,饲料的经济评价。⑧畜牧业结构。包括畜种结构,品种结构,畜群结构,畜产品结构,决定畜牧业结构的因素。⑨畜牧业配置。包括配置的原理、原则及配置现状的分析,调整配置的途径、措施。⑩畜牧业饲养方式和饲养方案的评价与选择。包括经济合理性与生产可行性的分析。 另外还有,畜产品价格,包括畜产品价格变化的趋势和畜产品与其他产品比价关系分析以及价格杠杆的运用。畜产品成本,包括畜产品成本结构,自给性畜产品成本的特点, 影响畜产品成本的因素,降低畜产品成本的途径。畜产品流通,包括畜产品市场,畜产品流通的职能、效率和组织形式,畜产品国际贸易。畜牧业扩大再生产,包括畜牧业发展速度,扩大再生产的途径,与种植业发展水平、结构的关系,与消费水平、结构的关系。畜牧业计划化,包括畜牧业计划体系,畜牧业内部、外部比例关系,畜牧业的周期性,扩大市场调节。畜牧场管理,包括决策、预测、组织、核算、经济活动分析。畜牧业现代化,研究畜牧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途径和措施。 意义畜牧业是以种植业为基础的第二性产业,加快发展畜牧业是中央一号文件确定的推动粮食生产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加快发展畜牧业就是确立畜牧业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个主导产业,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畜牧业布局基地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逐步实现畜牧业现代化,使畜牧业成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力量。把握“主业”与“多业”关系,突出优势主导产业现代畜牧业是一个多组合产业,从横向产业关联分析,畜牧业由奶产业、肉产业和蛋产业组成,肉类市场有小量空间,主要分配给牛羊肉产业。从理论上讲,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充足,劳动密集型畜牧业具有比较优势,但国内畜牧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与国际市场接轨具有一定困难,在一个时期内缺乏现实的国际竞争优势。把握“大家畜”与“小家畜”关系,重点发展大家畜“小家畜”个体较小,属于多胎子或卵生动物,繁殖能力强,投资规模起点低,投资回报周期短,能够实现快速增长;“大家畜”指牛、驴、马等,其个体较大,属于单胎单子动物,繁殖能力差,投资规模高,回报周期长,增长速度比较慢。因此“大家畜”规模扩张比较困难,持续时间长,目前“大家畜”规模扩张仍在进行。把握“人力”与“畜力”关系,着重提升人力资本“畜力”是由畜禽的基因决定的生产力。改良品种在本质上就是提高由基因决定的生产能力。肉牛和肉羊等食草畜良种水平低,“畜力”潜力大,要坚持引进高产优良纯种、精液、胚胎并举,多条腿走路,加快纯种繁育速度,加大品种改良力度。与“畜力”相比,“人力”更重要,关键在人。所谓“人力”,简单地说就是由人的知识、技术和经验决定的生产能力。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人力不足”是普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人力不足”也是建设畜牧大区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把握“集中”与“分散”关系,优先发展集中产区任何经济社会活动都是在一定区域内进行的。“分散”是传统畜牧业的基本特征。传统畜牧业不仅受限于家庭规模,也受限于种植业规模。由于种植业的特点是分散利用土地,以种植业为谋生之道的家庭和村庄,在地理空间上也就接近均匀分布。因此,以家庭为单位的畜牧业自给自足,分散独立,如星星点灯。“集中”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特征。“集中”的根据依然是效率。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畜牧业逐步由面向家庭需求到面向市场需求,产品在市场,原料从市场采购,超越了家庭和种植业,呈现专业化、基地化、集约化。“集中”连片发展的趋势是专业户-专业村-专业小区(园区)-专业乡-大型畜牧产业基地。“集中 ”能充分利用家庭劳动力和庭院空间资源,能促进养殖信息、技术传播,能共享防疫、配种等公共基础,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把握“政府”与“市场”关系,注重发挥政府功能从理论上讲,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政府的职责是矫正市场机制缺陷,弥补市场机制不足。造成畜牧人才市场失灵,技术市场失灵,信息市场失灵及防疫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就是农户规模过小,从市场上购买技术、信息和防疫服务“不经济”。进一步讲,在建设畜牧业大区中,政府应当为产业区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以提高运转效率。政府应当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具体包括根据市场规则确立优先扶持的 “主导性产业”;建立起与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为畜牧业生产基地、片区(养殖小区、专业村、专业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补助;支持多种形式的畜牧兽医科技和信息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兽医制度,健全动物防疫监督体系;为农民自愿组成的合作社提供必要资助;执行法定的市场规则,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保证市场高效运转。只有“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密切配合,才能推进畜牧业快速发展。 相关词条

比较经济学

保险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畜牧业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

供应链物流学

第三方物流学

灯塔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服务经济学

分销物流学

风险经济学

法律经济学

房地产经济学

非稀缺经济学

房地产金融

公共经济学

规模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

经济社会学

家庭经济学

气象经济学

税收学

质量经济学

参考资料1、http://www.studa.net/Place/060207/1504493.html2、摘自韩俊文、丁森林《畜牧业经济管理》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