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百科

变动成本法

简介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业务量(产量、作业量或销量)的变动而变动,如企业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   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要求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资料,以作为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的依据,传统的全部成本核算法无法适应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第二世界大战后,对会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变动成本法开始在西方企业诞生,时至今日,普及地应用于西方企业的内部管理。   变动成本法是将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成本按照其成本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其中变动成本又分为变动生产成本和变动非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将变动非生产成本和固定成本全部作为期间成本。   在变动成本法下,只是变动成本生产由已售产成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别负担。因此变动成本法下的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估价必然低于全部成本法下的存货估价。计算变动成本法盈亏的步骤  变动成本法计算盈亏的步骤如下:   销售收入   减:销货成本(已售产品负担的变动生产成本)   =生产边际贡献   减:变动非生产成本   =边际贡献   减:固定成本(包括生产的和非生产的)   =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1.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这是企业经理人员所想要的会计信息。   2.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有利于和销售预测。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   3.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   4.有利于短期经营决策。   5.有利于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实际上是根据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编制的,在企业采取以销定产,可以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机动地调整,具有弹性。   6.有利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考核。   7.有利于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   由于变动成本具有以上优点,因而美国会计人员联合会(NAA)、美国会计学会(AAA)等会计人员认为变动成本不仅使用于企业内部管理,也适合于对外报表(但实际不能作为对外报表,请继续读下面内容)。变动成本的缺点  1.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AAA的成本概念和准则委员会认为“成本是为了达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以货币计量的牺牲”。依照这个传统观点,不论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要记入产品成本。   2.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变动成本法对短期经营决策有明显的作用,但不适合长期决策。   3.影响征税部门的收益和投资者及时取得的收益。变动成本法,一般会降低期末存货估价,降低了营业利润额,在某种程度上会暂时降低所得税和股利。   4.成本分解不够精确。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假设的结果,不是一种精确的计算。   由于具有上述的局限性,美国权威机构—成本会计标准局(CASB),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美国会计学会都明文规定按全部成本法进行存货估价、计算税前利润和编制对外财务报表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变动成本法首先要求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存货成本及销货成本的水平不同

销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不完全相同

损益确定程序不同

  ◆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不同   ◆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 有所不同   ◆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有可能不同

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

  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信息能揭示外界公认的成本与产品在质的方面的归属关系,按该法提供的成本信息有助于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能刺激增产的积极性。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第一种观点是采用“双轨制”

第二种观点是采用“单轨制”

第三种观点是采用“结合制”

结合制  用变动成本法组织日常核算,对产品成本、存货成本、贡献边际和税前利润,都按变动成本计算,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对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期间成本进行调整,计算符合完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