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2年第92期(总第755期):优化金融供给 提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服务能力

  4 月6 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2 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主要关注点如下:

  一是明确涉农信贷增长总体目标。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截至2021 年末,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43.21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83%;其中,农林牧渔业贷款4.57 万亿元,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贷款2.71 万亿元,农产品加工贷款1.2 万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8.88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48%,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6.19 个百分点,其中,单户授信500 万元以下的农户经营性贷款余额6.07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47%。

  近年来,银保监会针对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领域的金融服务,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文件,鼓励银行金融机构把普惠金融重点放在乡村,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并提升金融服务能力。银保监会2018 年发布《关于做好2018 年三农和扶贫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2019 年发布《关于做好2019 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2020 年发布《关于做好2020 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的通知》,均明确涉农信贷投放增长总体目标,提出在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实现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总体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完成差异化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目标。

  二是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向产粮大县倾斜配置信贷资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通知》重点落实了相应的要求,明确指出要督促实现13 个粮食主产省各产粮大县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在具体工作方面,《通知》主要从三个方面明确金融服务支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发展方向。一是深化产融结合,加大乡村产业金融投入。包括鼓励银行加大对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信贷支持,提升信贷产品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的匹配性等。二是提升金融产品创新水平,把握乡村产业增长新机遇,如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豆和油料增产、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等关键领域。三是确保涉农信贷投放的长期性、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包括要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涉农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对市场前景好的特殊困难行业企业给予“无缝续贷”等。

  三是鼓励银行金融机构探索推进农村金融数字化发展。农村地区信用体系不完善、信用数据缺乏、抵押担保措施不够等是制约涉农金融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随着数字乡村等关键领域不断得到突破,农村金融数字化发展将成为涉农金融服务模式发展的新方向。银行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高批量获客效率、提升精准画像水平,切实提高涉农主体融资便利度,拓展农村地区长尾客户的服务效率和服务半径。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通知》强调要积极推动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平台建设,加强部门间信用数据共享。在抵押担保措施方面,《通知》指出要完善涉农主体增信机制和涉农贷款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更好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为拓宽涉农贷款抵质押物范围提供保障。针对银行金融机构,《通知》要求各银行金融机构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延伸基础金融服务边界;充分运用各项数字技术开展面向涉农主体的金融服务,提升涉农金融服务效率。

(文章来源:中国银行)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