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建筑建材行业动态报告第六期:央行银保监会发力降低融资成本 继续关注两条主线投资

  本周我们发布了中期策略报告,再次强调了坚持“稳增长”与“高质量”两条主线。

  1、“稳增长”:在今年“稳增长”政策不断加码的背景下,基建投资向上的趋势有望贯穿全年,传统基建产业链中轨交、水利等板块预期投资较好。

  2、“高质量”其一:这些传统基建产业链中又伴随着环保要求提高、产业信息化、智慧化的提升,衍生出更多优质细分赛道。“高质量”其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建筑物的“量变”也迎来了“质变”,“防灾”与“降碳”重要性凸显。

  2008年至今中国已经了四轮“稳增长”周期。通过历史政策走向及数据回顾,共有四轮“稳增长”周期,起点年份分别为2008年、2011年、2014年、2018年,我们从每轮周期的政策定调、资金端、需求端几个维度进行复盘,发现每轮周期内,均表现为先由重要会议定调,然后资金端宽松,表现为央行“放水”等实施,最终伴随着规模较为可观的项目载体实现投资的提振,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随之迎来基本面改善。

  去年到今年政策面不断加码,从自2021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会议定调“稳增长”,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明确“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后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定“5.5%”的经济目标,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强调“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进一步坚定了今年5.5%的经济增速目标不动摇。

  “十四五”规划之下,重大项目储备充足,各项城市群、都市圈,以及多个地区十四五规划陆续出台,从央国企订单来看,也反映出“稳增长”的项目载体较为充裕。目前专项债逐步提速,三四季度专项债资金无法接续发力的情况下,政策有望提倡更多工具支持基建。近期央行负责人在4月金融数据答记者问中强调下一步要“降低融资成本”并“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指导意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预计下一步在养老、文体、教育、绿色建筑、基建、城市更新、环保降噪、防灾等领域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同时,央行及银保监会通知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在今年全国多地区”因城施策发布各类相关政策放松房地产的同时,央行及银保监会本次通知预计将进一步加强地产边际放松的预期,有望扩大新房销售,对拉动房建领域提供一定程度的助力,从而缓解房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资金压力。

  关注板块:

  基建央企(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地方国企(山东路桥);轨交建设工程板块(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城际市域地铁设计板块(地铁设计)、轨交减振降噪板块(天铁股份、九州一轨)、轨交巡检板块(申昊科技)、轨交供电装备板块(高铁电气);减隔震(震安科技、天铁股份、科顺股份、时代新材);钢结构(鸿路钢构、精工钢构)、装配式(远大住工)、BIPV(精工钢构、东南网架、森特股份)、清洁能源电力(中国电建、中国能建)。

  考虑业绩预期较好、空间较大、且当前处于底部,建议重点关注震安科技、天铁股份。

  银保监会《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指导意见》如何解读?

  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主要支持方向包括:

  1、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增加对养老、托育、家政、餐饮、住宿、零售、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有效金融供给;2、助力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突发疫情应急防控能力,3、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城市更新项目;

  4、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加大支持城市发展的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商场、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装配式建筑以及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绿色建造示范工程、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等领域,大力支持气候韧性城市建设和气候投融资试点;

  5、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开拓创新,加大对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大气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循环经济、清洁取暖、新能源汽车和机械推广、铁路专用线建设、岸电建设、工业企业搬迁与升级改造等环保领域的支持力度。

  从相关领域建设方向来看,传统板块主要包括养老、医疗、教育、文旅类、城市更新、环保板块等,高质量发展下的板块主要包括装配式建筑、光伏风电等、减振降噪、减隔震板块等,同时韧性城市与防灾的建设理念将带来增量需求,如减震隔震等。

  4月社融反应出什么?

  2022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10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468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616亿元,同比少增9224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760亿元,同比多减488亿元;委托贷款减少2亿元,同比少减211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15亿元,同比少减713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557亿元,同比多减405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479亿元,同比少145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3912亿元,同比多173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166亿元,同比多352亿元。

  2022年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6.46万亿元,同比增长10.2%。从结构看,4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1.3%,同比高0.3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7%,同比低0.1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占比3.3%,同比低0.4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1.3%,同比低0.7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0.9%,同比低0.3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9.6%,同比持平;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6.9%,同比高1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3%,同比高0.1个百分点。

  结合上述4月社融数据,4月数据转弱原因或与疫情相关,我们从水泥开工率数据来看,华东区域数据近期不断好转,且上海等地区项目复工已经启动,后续随着疫情对物流、工地的影响陆续消减之后,再加上资金支持政策、稳增长政策等不断发力,后续投融资有望呈现扩大趋势。

(文章来源:信达证券)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