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投资策略:外资3.0系列报告(二):真正的外资增减持 如何识别?

  前言:前期报告《外资研究3.0 时代开启》中,我们提出:A 股的国际化进程已经迈向新阶段,新阶段需要新框架。作为外资研究的引领者,国盛策略团队将继续升级外资研究框架,陆续推出外资3.0 系列报告。

  本篇作为系列报告的第二篇,将重点探讨外资真实增减持意愿的识别。之所以强调“真实”,是因为传统的跟踪方法下,对外资增减持的统计存在较大的偏差。本文的目的,就是打破传统误解,对市场广为应用的外资跟踪方法进行修正,挖掘真正的外资增减持信号。

  1、 传统监控对外资增减持有何误解?

  首先明确一点观念,将外资净流入等同于增减持意愿,其实存在固有偏差。

  从增减持定义出发,监控标的必须可“双向交易”,但净流入统计范围还包含了部分仅可单边卖出标的,因此传统外资增减持观测存在固有偏差。

  其次,传统监控导致的增减持意愿误差加速放大,方法修正必要性凸显。如果将北上净流入按标的类型加以拆分,那么仅可单边卖出标的贡献的流出在近两年明显增加,截至6 月24 日,由此引发的累计偏差已达1350.4亿元,占累计净流入比例达7.8%,愈发不容忽视,方法修正也愈发必要。

  此外,归因层面看,优质个股超买导致的阶段流出影响更大,但往往并非真实减持意愿。结合历史经验,单边卖出压力更多源自重点标的超买后的暂停买入。然而,此类卖出主要源于外资持股比例的刚性约束,所以阶段性外流往往为“被迫”减持,一旦恢复买入,还将迎来明显的趋势补仓。

  2、 外资真实增减持的信号识别与应用。

  外资真实增减持监控,应剔除被动减持干扰,仅关注可双边交易标的。我们将传统监控的外资净流入口径进一步拆分为“主动增减持”和“被动减持”,分别对应陆股通名单中的可双向交易标的及单边卖出标的,并以主动增减持表征外资的真实增减持意愿。

  今年以来,外资真实增减持意愿如何?落脚今年,外资主动增配意愿延续,现已累计贡献超900 亿重要增量,且配置盘仍是主导;方向上,银行获一致性增持,而电力设备、食品饮料与医药生物仍存分歧;个股层面,宁德时代遭一致性主动减仓,而贵州茅台成为配置盘与交易盘的最大分歧。

  立足当下,后续被动减持压力有多大?后续被动减持压力可控,主要集中于家电、化工、机械与社服。目前单边卖出标的涉及的潜在被动减持规模约213.7 亿元,占比约0.94%,具体主要集中于家电、化工、机械和社服四个行业,后续宜重点关注三花智控、国瓷材料、华测检测等标的阶段性的被动流出压力。

  风险提示:1、海内外环境超预期波动;2、历史经验参考意义有限;3、统计样本存在一定误差。

(文章来源:国盛证券)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