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财经分析】险企竞逐新市民增量赛道 供需两端痛点尚待破除

  3亿新市民的保险需求怎样满足?今年以来,多个地区、保险机构围绕新市民服务展开了一系列创新。新市民保险服务拉开序幕,着力点是为新市民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风险保障,因此如何精准对标其风险敞口,真正解决其后顾之忧至关重要。3亿新市民撬动的保险新需求也给险企带来了新市场、新空间,创新能力强、渠道广、服务能力好的险企在新市民增量赛道上有望掌握更大主动权。

  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今年3月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对新市民较为集中的行业开展保险产品创新,加强与工伤保险政策相衔接,发展适合新市民职业特点的雇主责任险、意外险等业务,提高新市民创业就业保险保障水平。聚焦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等职业风险较为突出的新市民群体,扩大保险保障覆盖面。

  上海、深圳、北京等地是新市民高度聚集的一线城市,精准服务好新市民群体已经提上议程。当地保险业积极聚焦新市民保险服务需求,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强化对新市民创业就业的保险保障方面,平安财险开展了“雇主安心保”业务,累计为小微企业主提供60亿元保障,保障人群达2万人;太平洋保险为吸纳新市民较多的家政行业提供家政雇佣责任保险保障60亿元;众安与达达、菜鸟裹裹等平台合作,为外卖骑手定制保险产品,平均每天超过10万名达达骑手有这款保险护身,总保障额度超过1000亿元……

  在健康保险产品方面,“惠民保”作为典型的低保费、高杠杆的普惠型健康险产品,正被越来越多地区纳入到服务新市民的范畴中。

  例如,上海的2022年沪惠保产品首次开放新市民参保,在上海的部分大型企业(试点物流配送、外卖快递等保供平台企业)工作并参加当地基本医疗保险的务工人群可参保。截至目前,沪惠保2022版投保人数已经突破500万人,其中新市民超70万人;“杭州市民保2022”规定,只要人在杭州,不论务工、自主创业还是照顾孙辈、颐养天年,有国内其他省市的基本医保也可以投保;2022年广州“穗岁康”将非广州户籍、持有居住证满2年的新市民纳入保障范围,基本实现了对广州常住居民的全覆盖。截至3月末,“穗岁康”累计承保新市民9.3万人……

  中信建投证券的研报认为,从险企发展角度看,新市民的保险保障需求无疑将给保险产品、服务的创新发展带来机遇,这也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保险回归保障本源、反馈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创新能力强,渠道广,服务能力好的险企有望在这个新赛道上掌握较大的主动权。

  不过,业界也指出,目前在新市民保险产品方面,多以鼓励推出新产品为主,但缺乏风险收益失衡问题解决方案,新市民保险产品的供需两端均有痛点。

  华泰证券研究员张继强指出,从需求端看,新市民群体可支配收入少、保险意识淡薄,以农民工群体为例,仅18%(2014年)参加社保医疗险,参加商业保险者更为寥寥;从供给端看,保险源于精算,而新市民从事行业复杂,前期投入成本较大,外加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等职业风险偏高,风险溢价或进一步削弱新市民配保意愿,保险产品难以平衡成本、收益和需求。

  “这需要险企能找到最佳用户触达路径,洞察他们的需求和痛点,创新推出差异化的保险保障产品,有效满足他们的保障需求。”众安保险产品负责人王文瑾说。

  中国太保产险相关负责人认为,基于新市民的特性及此类群体面临的特殊风险,保险行业在产品设计和创新层面可以聚焦以下几个方向:“一是普惠性,应当提供保障内容基础、高性价比的保险产品,同时对于更高要求的保障,提供阶梯式的产品体系;二是便利性,投保简便、期限灵活,针对部分新市民用工形式灵活的特点,推出按月甚至按天投保的保险产品;三是服务性,提供‘保险+服务’,保险不是一张冷冰冰的保单,要针对业务场景提供具体的服务内容,体现对新市民群体的关怀。”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