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A股市场动荡不止 资金回流银行理财

本报记者 张漫游 郝亚娟 北京 上海报道

由于A股市场持续震荡,权益类基金遭遇较大幅度的净值回撤,较为“稳健”的银行理财再次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3月以来,资金通过理财、存款等形式回流银行的趋势明显。

受访人士表示,“资金搬家”背后的逻辑是居民财富从单一投资向多元化投资转型,从中长期趋势来看,在中国新一轮金融开放的背景下,银行存款将面临越来越多跨境、跨市场、跨品种、跨币种投资产品的竞争和挑战,因而存款分流现象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剧。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其收益波动也会更为常见。未来银行理财是否还具备竞争优势?某城商行资管部总经理指出,在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银行理财产品转向净值型,在投资标的上还是会以固收、债券为主,相比公募基金存在较大差别;债券资产本身虽会有价格波动,不过较股票还是小很多。

权益市场震荡 银行理财固收优势凸显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和普益标准联合发布了2021年2月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指数报告”)。从披露数据来看,当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和收益出现双双下滑态势。

指数报告显示,2月,银行理财收益水平环比下滑3BP至3.47%,均呈下降趋势;全国银行理财发行量5722款,环比下滑1313款。从发行指数来看,全国银行理财发行指数环比下滑11.68点至50.93点,指数变动与产品发行量变化一致。

谈到2月份银行理财收益下降的原因,普益标准研究员唐春艳指出,2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下滑主要是受春节假期的影响,排除这一影响因素后,2月银行理财收益下滑主要是因为底层资产的收益有所下滑。“当前,银行理财产品主要以固收类产品为主,底层资产多投向现金及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工具、债券类资产等安全系数较高的资产,而2月以来,这几类资产的收益均呈现下滑的趋势,带动了银行理财收益的下滑。”

植信投资研究院副院长刘涛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一是权益市场调整幅度较大,部分权益类理财产品业绩基准环比下降;二是优化存款利率监管的结果。刘涛认为,2019年以来,监管部门持续推动利率自律机制发挥作用,维护存款市场有序竞争,保持银行负债端成本稳定。“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末银行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为1.25%,较2019年末下降1.18个百分点,而此前市场上年化收益超过4%的存款产品几乎绝迹。银行存款利率稳中趋降,不可避免也会影响到理财产品的收益。”

然而,3月以来,资金有向银行回流迹象。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3月8日~3月12日当周,共新发了1088款银行理财产品,产品发行量环比增加5款;银行理财子公司共发行了134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19款;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售的产品共有381款,环比增加12款。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