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专家表示: 海外通胀呈现范围广时间长幅度大三大特点

  随着2022年走向尾声,全球通胀局势也出现了新的迹象。受益于原油等能源价格走低,美国近两个月的通胀数据持续放缓,这使得市场对美联储激进加息的预期大为缓解,甚至有分析人士预测全球通胀拐点已经出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则在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中首次提及通胀或将在2022年见顶。根据IMF的预测,全球通胀率在2022年将一路升至8.8%,将在2023年降到6.5%,2024年进一步降至4.1%。该如何看待2022年的全球通胀形势?今年高通胀的表象之下存在哪些深层原因?展望未来,2023年全球通胀又会走向何方?

  接受《金融时报》采访的东北证券研究所总经理助理沈新凤表示,2022年全球通胀呈现典型的范围广、时间长和幅度大的特点。展望2023年,随着美联储加息进程的走深,在限制性利率影响之下,本轮通胀周期有望延续下行趋势。如果明年通胀如期回落,则美联储有望在一季度或二季度初结束本轮加息周期,同时不排除美联储于明年四季度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的可能性,届时全球货币政策收紧的局面将得到改善,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压力将得到释放。

  三重因素推高全球通胀

  今年以来,美国通胀犹如“猛虎”出笼。数据显示,3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涨幅达到8.5%。5月4日,美联储宣布加息50个基点,是自2000年以来最大幅度的加息。紧接着,美联储连续4次加息75个基点,期间,CPI在6月达到9.1%的峰值。直到11月数据公布,CPI同比涨幅超预期回落至7.1%,成为美国通胀稳步放缓“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证据”。欧洲通胀局势同样在今年“涨”声一片。欧盟统计局11月30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11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为10%,远高于2%的欧洲央行的通胀目标。新兴经济体方面则表现不一。

  “2022年全球通胀呈现典型的范围广、时间长和幅度大的特点,主要出现在海外。”沈新凤表示,而造成本轮海外强通胀周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后疫情时代”需求端的快速修复叠加俄乌冲突加剧供给冲击,共同推动商品通胀。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为6%,全球需求端快速扩张,这也是本轮通胀高企的核心原因。相较需求,海外大宗商品供应的恢复速度较慢,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并持续,也从供给端支撑了能源价格和全球通胀的高位表现。二是除了商品的供需两端因素之外,本轮海外高通胀也受到货币因素的影响。疫情期间,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和货币超发为这两年的全球通胀埋下伏笔。三是“工资—通胀”螺旋也增加了服务类通胀的高黏性。新冠疫情冲击之后,美国劳动参与率从2019年的63.1%跌落至2022年11月的62.1%,劳动力市场供给减少,加剧了后疫情修复时期的劳动力紧张,促成名义工资的高增长。而2022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陆续放开防控措施,服务类需求快速增加,在需求有支撑的背景下,高工资增速支撑了服务通胀的黏性。

  “通胀见顶”尚待观察

  根据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美国11月和10月CPI同比放缓。不少经济学家表示,伴随着全球海运费用、大宗商品的价格和通胀预期下滑,全球通胀或将在2022年见顶。不过,也有反对者认为,不应当对美国最近通胀数据放缓看得过重。目前还有许多因素在持续为高通胀注入动力,特别是占CPI三分之一的住房支出预期将在2023年给消费者带来更多负担;美联储政策尚未处于“足够限制性”的范围内,不足以抑制通胀。利率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抑制通胀。

  在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中,IMF称,通胀上行压力在发达经济体中广泛存在,而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中则差别较大。因此,IMF对发达经济体通胀预期的上调幅度更大,预计其今明两年的整体通胀率将分别为7.2%和4.4%,比7月时分别上调了0.6个和1.1个百分点。但在调升通胀预期的同时,IMF也预计2023年全球几乎所有经济体都会出现“去通胀”的情况,且在发达经济体中将尤为显著。IMF提出,发达经济体去通胀速度更快与这些经济体能更多地受益于更有信誉的货币政策框架有很大关系,这样的货币政策框架有助于更好地降低通胀。随着发达经济体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和能源价格下降,通胀将随之回落。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前的全球经济展望中,IMF都强调通胀预计将持续更久,而在10月最新版本中,IMF首次提及通胀正见顶。IMF预计,全球通胀率将在2023年降到6.5%,2024年进一步降至4.1%。

  综合来看,全球通胀是否已经见顶尚待观察。“2022年美国通胀整体依然保持在相对高位,但从10月起美国核心CPI同比增速已经连续两个月超预期放缓。11月美国核心商品通胀率环比为-0.5%,较上月进一步在负值区间回落,当前房地产和二手车等高利率敏感性行业的价格已经出现明显走弱迹象,表明美联储的货币紧缩已开始发挥效应。展望2023年,随着美联储加息进程的走深,在限制性利率影响之下,本轮通胀周期有望延续下行趋势。”沈新凤表示,如果明年通胀如期回落,则美联储有望在一季度或二季度初结束本轮加息周期,同时不排除美联储于明年四季度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的可能性,届时全球货币政策的收紧将得到改善,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压力将得到释放。此外,如果通胀顺利回落,也将给美国经济带来“软着陆”的可能性,这将支撑全球资产价格表现。本轮加息周期与以往不一样之处在于这次美国拥有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高职位空缺成为加息和失业率之间的缓冲垫,高强度加息使得通胀开始下行,但并未让失业率快速上行。若美国就业市场的强劲能顺利撑到通胀回落到合理区间,则美国经济将实现最好的结果——合理的通胀和并不算高的失业率。

  不过,沈新凤也强调,如果明年通胀再有反复,则美国经济将面临“类滞胀”格局,这意味着更高的加息终点和更久的加息时长。对于全球经济而言,随着高强度加息的长期持续,由美国高职位空缺支撑起来的强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内生动能或将被限制性利率消耗殆尽。美国经济“软着陆”的窗口将越来越小,最终全球经济将很可能面临更大的衰退风险。高通胀将带来强加息周期的持续,而强加息周期的持续将带来更为悲观的经济基本面预期和更为紧张的金融条件及流动性表现,这将给全球资产定价带来更大压力。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