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潘家华:国内对降碳有认知误区 不能将碳达峰理解为“单一的峰”

  “降碳不是发展的约束,而是发展的动力源泉所在。”今日,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召开中国城市论坛(2022),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在论坛上这样表述。

  潘家华指出,降碳必然推动国内经济增长。在生产端,中国风能、光能、水能的产能和产量都在全球领先。在消费端,全球十大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中,中国企业占6家;国产电动汽车占全球60%以上,全球纯电动公交汽车98.4%都由中国生产。

  “目前,国内对降碳还存在一定认知误区。”潘家华说,比如碳达峰概念。碳达峰是一个过程,是在一个高位平台期波动,多峰突起、波动下降的过程。由于经济、自然条件的波动,将碳达峰机械地理解为单一的峰,会对国内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影响,不能理解成碳达峰以后碳排放只能线性下降。个别城市搞所谓的“攀高峰”就是一种不正确的认知。

  再如“减碳一定要按照发达国家的方式,用天然气来替代煤炭”的论调。潘家华说:“化石能源是能源安全的压舱石,但要保持一个适当的度。压舱石多了可以行稳,却无法致远。要坚定不移地实现从高碳的化石能源向低碳的可再生能源的转轨发展,这也是能源安全所在。”

  他表示,我国缺煤、缺油、少气的实际情况是能源安全真正的短板,转型发展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能源安全反倒有了保障。“一味依靠石油和天然气,能源安全永远得不到保障。”

  他还指出,我国未来的城市发展有四个方向。一是规模扩张型的城市化,我国城市化率依然存在扩张空间。二是饱和型的城市化更新,比如北京、上海等城市。三是规模压缩型的收缩型城市,目前很多城市已初见端倪。四是乡村的就地城市化,广大乡村要享有与城市同等、甚至更优越的服务条件。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