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瑞银资产管理:2023年中国股票较美国股票更有吸引力

  瑞银资产管理(上海)董事、资产配置基金经理罗迪在媒体活动上表示,2023年全球有很多不确定性。需要证据进一步明晰欧美央行加息停滞的时点、各主要经济体经济下行的幅度、通胀下行的幅度,以及中国经济对全球的拉动作用等。

  与此同时,罗迪认为,中国股票具有显著配置价值。近期,股市情绪复苏、稳增长政策是推动明年股市反弹的重要因素。相对于美国股票来说,2023年中国股票将更具吸引力。中国债券近期虽然有所回调,但在当前货币政策下,也可很好地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总体而言,中国经济步入复苏,将提振中国乃至全球新兴市场的表现。因此,中国市场在全球的配置价值和中国的阿尔法机会是不容忽视的。

  未来三到六个月,全球股票维持震荡

  罗迪表示,现在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时点。一方面,大家都在讨论2023年发达的经济体会不会进入衰退,或者硬着陆。但新的市场表现增加了软着陆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非常重要的投资市场,2023年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具体来讲,罗迪认为,发达经济体已体现出韧性。美国就业市场韧性强劲,欧洲能源危机有所缓解,各项经济指标均出现企稳迹象;在中国,疫情变化以及房地产政策方面都出现了关键转折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经济避免硬着陆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高韧性意味着全球的通胀将维持一个较高的水平。央行加息的幅度和速度会放缓,但在瑞银资管看来,央行并不会很快进入降息。罗迪补充道,央行对于市场的看法在每一个月的数据出来后都会发生变化。

  展望2023年,罗迪认为,全球经济依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全球的流动性将继续维持比较紧张的状态,从而导致资产价格的波动。短期来看,3~6个月的时间内,资产不确定性比较高,大概率会维持震荡局面。但主要经济体的韧性、中国经济的复苏,以及发达国家的央行维持鹰派基调,将提振全球股票市场。而美国以及各国的央行大幅加息,将直接导致美国以及发达国家的固定收益票息大幅提升。

  中国宏观政策呈现转向

  罗迪表示,毋庸置疑,基建是今年中国稳增长的主力因素。而截止到11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仍然在向更低线突进。另外一方面,由于疫情的关系,消费在最近两个月也出现了比较大幅的下滑。此外,过去两年,在全球的供应链停摆的情况下,中国的供应链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全球的需求。但在全球经济金融放缓之后,美国和欧洲的 PMI进入下行,中国的出口也进入下行趋势。

  在全球大背景之下,2023年中国需要从内需来实现经济提振,重点是提振消费和投资。从政策来看,财政政策大概率会维持较高的财政支出强度。货币政策及精细化的举措也可能发挥作用,助力市场从疫情影响中尽快恢复过来,居民重新回到消费趋势中。

  从供给侧来说,政策强调优质房企的风险化解;而从需求侧来说,明年会看到更多的政策出台帮助提升房地产商品房的消费。商品房的销售不一定能够达到往年的高点,但罗迪判断,应该会有足够的政策扭转市场对于房地产下滑趋势的认知,回到一个相对比较健康的看法当中。

  所以总体来讲,中国宏观政策已经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转向,转向更加支持经济、支持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瑞银资管对中国市场的宏观预期相对比较乐观。

  中国股票更具吸引力

  从估值层面来说,沪深300和中证500的风险溢价率高于10年平均值。这表明,即使经历了近期的大幅反弹,中国股票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

  罗迪并不认为反弹就到此为止,接下来市场会更加关注政策的执行以及基本面的逐步恢复,为2023年的中国带来更多机会。

  债券方面,由于中国的货币政策并不是极度紧,也不是极度松,而是相对正常化的货币政策。这样的背景之下,债券能够起到分散股票风险的作用。而人民币的进一步反弹,或者说是企稳,对于中国的资产整体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总体来看,随着中国疫情之后的复苏和市场情绪好转,2023年中国股票相对于美国股票来说更有吸引力。

  ————

  以下是问答环节摘要:

  问题:在您看来,2023年中国市场的消费,特别是房地产,预计可以恢复到什么水平?2023年您对中国经济的增速大概有什么样的期待?

  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长期增速,可以通过房地产减少拖累、消费提升贡献来达到经济整体的提高。

  我们认为,一季度的时候疫情影响稍许严重。但是大家逐渐会找到一个新常态。二季度开始,房地产和消费领域应该会出现比较大的反弹,大概率持续到三、四季度。因此,全年的经济热度以及通胀水平主要取决于二、三季度复苏的力度。房地产大概率会从2022年的负增长稳步往上。但从全年来看,不见得会是一个非常高的增幅。消费会在经济复苏中担当主力。

  问题:市场当中有一种比较悲观的观点,认为虽然预计2023年消费会有一个比较强劲的复苏,但现实当中由于受到就业环境及其他一些因素的挑战,储蓄率居高不下。您如何看居民储蓄与2023年消费反弹的关系问题?

  我们认为现在非常高的储蓄率是2023年消费反弹的一个非常好的基础。M2的增长幅度高说明存款在大家手里,但是大家并没有积极消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家可能对于未来的经济或者是市场信心不足,因此需要增加储蓄来防范个人财务风险。目前,政策层面上在进一步放开经济、优化疫情政策。如果房地产能够更加健康地运作,那么相关产业链的人员收入、工资收入都会有所改善,这个改善会直接体现到消费上。目前的疫情政策优化可以让大家更好地预期疫情的峰值,这时大家的心理会有变化,对于消费也会持更加积极的态度。

  问题: 近期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的态度转正是否可持续?

  从资金的流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北向资金流入的斜率非常陡峭,也就是说资金很快就回来了。从我们平时跟投资人的接触来看,大家也会很明显地聊到中国投资的机会。当前的政策环境之下,中国市场对于海外投资人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当前中国的经济数据相对较低,大家都是在对未来的预期进行交易。经济基本面的改善、政策的进一步推出,以及更多的细则出台的情况下,海外投资人对中国市场兴致还会提升。

  另外,在全球来看,各大市场都有自己的问题。美股仍然震荡,美联储加息预期不是特别清楚,欧洲刚刚开始企稳,主要市场仍然有一定的风险。在此环境之下,中国政策的确定性是高于其他市场,对于海外投资人的资金流入有比较大的帮助。

  问题:如何看待未来6~12个月港股市场的投资机会?

  港股跟 A股都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经济板块有不同的侧重。港股可能更侧重于互联网科技和医药类行业;A股相对比较全面,各行各业都有所涉及。我们认为对于A股和港股都应该是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在一起才是对于中国经济最全面的展现。

  从资产定价和估值的层面来说,目前港股和A股的定价其实差别并不是特别大,估值都是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位置,风险溢价率都是高于往年长期的中线水平的,这代表配置的基础是在的,至于是否能够有比较好的表现,取决于投资人对于股票基本面在未来是否能够形成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预期。

  对港股来说,中国消费行业比较好的预期会有比较大的提振作用。监管对于平台经济最近比较乐观。随着疫情的消退,或者说第一波的高峰之后,消费也会逐步复苏。这对港股和A股都有提振的作用。相较于A股,因为受到市场特性的影响,港股的波动率较大。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