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算力网络布局进入“快车道” 中国电信先发优势明显

  人类已经从动力时代(马力时代+电力时代)进入了算力时代,这是中国电信和众多业内专家共同的观点。在这个最好的时代里,算法是新的生产工具,数据是新的生产资料,算力是新的生产力。

  算力时代最重要是什么?“东数西算”工程给出了答案。随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算力网络建设步入“快车道”。

  作为最早提出算力网络并进行实践的运营商,中国电信充分发挥云网融合优势,提前进行了“2+4+31+X+O”布局。这一布局不但契合发改委规划,而且面对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先发优势明显。

  算力需求巨大,每年以20%以上速度快速增长

  国家发改委近日批复了4个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文件,至此,全国八大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正式全面启动。今后,国内大数据产业也将形成“东数西算”的格局。

  中国电信总经理李正茂在第二届世界数字经济论坛上指出,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正从动力时代向算力时代加速演进,算力对我国的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我国算力产业每投入1元,将平均带动3-4元的经济产出。

  根据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于“东数西算”工程的解读,算力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截至目前,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已达500万标准机架,算力达到130EFLOPS(每秒一万三千亿亿次浮点运算)。随着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持续渗透,全社会对算力需求仍十分迫切,预计每年仍将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这也是我国全面启动并加速推进算力网络建设的原因。

  算力网络建设,中国电信强调云网融合

  中国电信率先提出算力网络的概念,早在2019年开始相关研究,并在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完成了该领域的国际标准。

  所谓算力网络,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在2021天翼智能生态高峰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算力网络是一种架构在IP网之上、以算力资源调度和服务为特征的新型网络技术或网络形态。但中国电信更强调云网融合,因为云网融合侧重网络、算力和存储三大资源的融合,具有更大的内涵和范畴。未来的云网一体要让云和网发生化学反应,实现技术底座、运营管理和供给方式的三统一,从而形成真正的数字化平台,实现各种能力服务化。

  中国电信党组副书记邵广禄透露,按照国家发改委《全国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中国电信规划了“核心+省+边缘+端”四级架构的AI算力网络,适度超前部署AI算力,结合业务场景进行灵活部署,提供算网数智等多要素融合的AI服务。在“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电信计划开发20000+种AI场景算法,赋能数字经济、数字生活和数字治理的场景应用。

  服务数字经济,继续加大枢纽节点数据中心建设

  中国电信是国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中国最大的IDC服务提供商,拥有794个数据中心,机架50万个。在业内,中国电信率先提出“网是基础、云为核心、网随云动、云网一体”的云网融合方向。按照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枢纽节点的建设要求,中国电信进一步完善“2+4+31+X+O”的云和大数据中心布局,建设梯次分布、云边协同、多种技术融合、绿色集约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在内蒙古和贵州两个全国性云基地打造融合资源池;在京津冀等4个大区建成大规模公有云;在31个省省会级和重点城市建设属地化专属云;在X节点打造差异化边缘云;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算力体系延展至海外。

  去年8月20日中国电信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宁夏中卫)节点正式揭牌;近日,中国电信中部大数据中心武昌三期项目(湖北国家宽带研发中心三期)正式开工。随着“东数西算”的全面启动,中国电信将继续加大在国家枢纽节点的数据中心建设,预计“十四五”末,“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数据中心规模占比达到85%,同时,进一步优化东西部比例,使数据中心由现在的7:3调整至6:4,中国电信副总理刘桂清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表示。

  中国电信表示,针对内蒙古和贵州枢纽节点,企业将主要定位充分利用当地丰富可再生能源优势和能耗低成本优势,为全国提供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数据存储备份、离线分析等实时要求较低的业务;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陕川渝,企业的主要定位是服务于热点地区高密度人口高频次访问的视频播放、电子商务等实时要求较高的业务,满足区域战略发展需求。

(文章来源:通信信息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