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研发投入50万市值飙涨60亿 蹭上新冠概念的海辰药业说自己没炒作股价


  连着3个交易日涨停的海辰药业(300584.SZ),股价在2月24日出现降温的苗头。全天跌去1.63%,报68元/股。

  自从1月初傍两大概念的海辰药业股价一路上窜,引起监管层关注。2月24日,海辰药业(300584.SZ)发公告回复称,公司不存在炒作股价配合股东减持的情形。果真如此?

  研发投入50万=市值飙涨60亿?

  先是傍上幽门螺杆菌概念,后再蹭上新冠药概念,仅仅1月有余海辰药业市值就增加了60亿元。而被爆炒的新冠药真相如何?接到监管层关注函的三日后,2022年2月24日海辰药业回复,其对于新冠药物的研发仅投入50万元。

  50万元的研发投入换来市值飙涨60亿。这笔买卖背后究竟是什么?

  图片来源:海辰药业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的回复-2022-02-24

  海辰药业成立于2003年,于2017年1月12日登陆A股,首发价格为11.11元/股。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曹于平,姜晓群,二者系夫妻关系,第八大股东曹伟为实控人曹于平姐姐,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曹氏家族成员合计持有公司52.44%股份。

  海辰药业前10大股东图片来源:choice终端

  刚登陆A股的头一年公司股价顺势上升,最高点至2018年4月4日的70元/股(不复权),而后震荡下行。到2021年10月28日跌至低位14.93元/股,此后低位前行。

  海辰药业股价走势图图片来源:Choice终端

  在股价快速上涨前,市场就开始炒作幽门螺杆菌概念。

  1月7日有投资者在交易所问答平台问到公司旗下产品是否有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公司回复称,根据ACGguideline;2021年MIMS专科用药指南等,在经验性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会选用含铋剂四联治疗方案和三联治疗方案治疗14天或10天。

  三天后,资金开始进场。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1月10日超大单买入金额也仅为230万元1月11日当日就有高达1.2亿元的超大单进场买入海辰药业约480万股,买入均价为24.76元/股1月12日至1月17日超大单继续买入共计4亿元,买入均价为34元/股。

  制图:尹靖霏数据来源:Choice终端

  在第一轮9个交易日的爆炒之后,公司股价由1月4日的20.25元/股涨至1月17日的最高点40.63元/股,涨幅超100%。1月17日海辰药业发布公告澄清。

  该公司称,注意到近期关于幽门螺杆菌相关市场热点的讨论。公司消化类产品包括兰索拉唑肠溶片、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注射用兰索拉唑,其适应症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征(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等。截至2021年三季度,上述产品收入占比小于6%(该数据未经审计),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很小。

  在傍上幽门螺旋杆菌概念的同一日,市场就已开始为公司傍上另一概念做准备。

  1月7日,有投资者提问海辰药业是否有研发辉瑞新冠口服药中间体利托那韦,海辰药业仅回复表示公司的药品研发进展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此后1月13日起,投资者频繁问起是否涉及新冠口服药中间体产品业务。1月26日,有市场消息称,海辰药业子公司镇江瑞德药物涉及生产或销售辉瑞新冠口服药中间体SM2产品,并提到其产量约每月8吨,售价在3.5万元至6万元每吨。

  而从1月18日至2月21日仅超大单买入的金额累计就有17亿元,买入价在35元/股—48元/股之间,卖出的超大单金额达13.8亿元。此时股价涨至48元/股。

  在概念乱飞、资金爆炒的1个月后,公司才出面表态。2月21日公司正面回应,海辰药业的控股子公司安庆汇辰于今年2月18日取得了安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出具的项目备案。涉及项目为年产100吨抗新冠药奈玛特韦原料药及其关键中间体建设项目。

  就傍上新冠药概念,2月21日公司收到监管层的关注函。监管层问询,公司判断相关药物为抗新冠药的具体依据及相关依据的客观性与权威性是什么,是否存在炒作股价配合股东减持的情形等。

  就在公司收到监管层关注函的这两天,巨量资金依旧源源不断地进场、出场。1月21日、22日、23日超大单买入金额分别为1.6亿元、4.4亿元和3.8亿元。离场超大单资金分别为0.3亿元、2.4亿元和4.8亿元。

  2月24日公司称,不存在炒作股价配合股东减持的情形。

  图片来源:海辰药业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的回复-2022-02-24

  2022年1月10日公司股价为20.87元/股,当日公司总市值仅为25亿元。但到了2月24日收盘价达68元/股,涨幅达225%,公司总市值约82亿元1个月时间市值增加近60亿元

  1销售人员2年花900万营销费

  海辰药业专攻仿制药,主要从事化学制剂、原料药及中间体的研发、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利尿、心血管、抗感染、消化系统、免疫调节、降糖、骨科等治疗领域。

  近年来公司业绩呈下降态势。2020年公司营收由9.25亿元降至7.06亿元,归母净利由0.97亿元下降至0.55亿元。

  2021年公司扣非后净利继续下滑。2022年1月19日海辰药业发布了公司2021年的业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2.88亿元-2.99亿元,预计扣非净利润2652万元-3713万元,同比下降30%-50%。

  仅非经常性损益就高达2.6亿元。公司称,2021年,公司投资项目主体高研欧进基金与非关联第三方PAGACIIINemoHolding(HK)Limited签订了关于高研欧进生物的股权转让协议。此股权转让可获得净利润约2.6亿元。

  对于业绩下滑公司曾解释,随着医改政策的深入推进,主要产品医保报销范围受限、国家带量采购及省级联动招标采购利润空间下降等原因,导致公司产品销量及销售收入均有所下滑。

  但从财务数据看背后是销售费用吃掉了公司大部分利润。2019年、2020年公司花在销售上的费用高达5.31亿元和3.85亿元,分别是同期归母净利的5.5倍和1.5倍。

  海辰药业销售人员图片来源:choice终端

  公司销售人员2019年、2020年分别为101人、105人,平均一个销售人员在2019年、2020年花费525万元和370万元。即为拓展市场,两年下来一个销售人员合计花费近900万元。

  制图:尹靖霏数据来源:Choice终端

  销售费用高企,而公司研发上却十分小气。年报显示,2018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合计研发费用仅为1.24亿元,3年下来累计研发投入不及2020年销售费用的1/3。而在2012年至2017年公司没有披露任何研发费用,这意味着在2018年以前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基本为零。

  制图:尹靖霏数据来源:Choice终端

  医保控费、药品集采对仿制药行业带来不小冲击,而海辰药业严重依赖销售,进一步加剧公司毛利和净利的下降。毛利率从2018年的86%降至2020年的76%,净利率从2018的11.7%降至2020年的7.7%。

  制图:尹靖霏数据来源:Choice终端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