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什么是期望理论(prospect theory)?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1)期望理论概述

2002年10月9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两位美国学者Daneil Kahneman和V ernonL.Smith,以表彰他们在与人类行为相关的心理分析应用和实验经济学研究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新闻公报说,把今年的诺贝尔经一济学奖的一半授予Kahneman,是因为他“把心理研究的悟性和洞察力与经济科学融合到了一起,特别是有关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如何作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研究”。Smith因实验经济学的开创性研究贡献而获得今年的另一半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建立了用于经验经济分析尤其是可变换市场机制的工具—实验室测试方法。

传统上,经济学研究主要建立在人们受自身利益驱动并能作出理性决策的假设基础之上,长期以来经济学被普遍视为一种依赖于实际观察的经验科学,或者是建立在演绎、推理方法基础之上的思辨性哲学,而不是在可控实验室中进行检测的实验性科学。然而,现在,经济学研究越来越重视修正和测试基础经济理论的前提假设,并越来越依赖于在实验室里而不是从实地获得的数据。这种研究源于两个截然不同但目前正在相耳融合的领域:一个是用认知心理学分析方法研究人类的判断和决策行为的领域,另一个是通过实验室来测试或检验根据经济学理论而作出预测的未知或不确定性领域。Kahneman和Smith正是这两个研究领域的先驱。

Kahneman因卓有成效地把心理学分析方法与经济学研究融合在一起,而为创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其主要研究成果是,发现了人类决策的不确定性,即发现人类决策与根据标准经济理论假设所作出的预测大相径庭。他与已故的Tversky A。合作,提出了一种能够更好地说明人类行为的期望理论。

在此之前,尽管大多数经济学家承认Kahneman的期望理论在经济学研究中所占的地位相当重要,但还是有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它不如期望效用理论重要。期望理论之所以能长时期凌驾于许多经济理论之上,是因为它明确定义了不确定情况下的真正理性行为。对许多目标而言,将一个经济理论置于严格理性行为基础之上是可行的,特别是,当模型的假设基于简单不争的事实,或者模型与见多识广的人们之审慎决策有关,又或者要解释的现象是经过完全竞争后的稳定行为时。

虽然期望效用理论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它诞生的初期,线性假设问题就提出来了。最先对线性公理提出质疑并在此后几十年仍信守其初衷且为寻求可能的答案而不懈努力的人,是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法一国的Allais(1953)。此后,心理学家Edwards(1953)通过研究人类风险偏好的信息过程,也提出了类似的质疑。再后,Kahneman和Tversky(1979)发现了其他一些与线性公理不符的现象。如果经济学界一开始把Allai,悖论当成特殊而非一般性的问题来看待,从而可以对其采取某种程度的回避,那么,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更多的科学发现,这一问题便不可能再回避了。期望理论的诞生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正是为了解决这些对人类决策行为的系统性误解。

什么是期望理论(prospect theory)?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2)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

期望理论认为,人的决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随机事件的发生以及人对事件结果及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第二阶段:评估与决策。为了评估与决策的需要,人们通常在第一阶段对事件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的整合、简化,但是不同的整合、简化方法会得到不同的事件及其组合,并导致人的非理性行为和框架依赖效应,即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下对同一问题会作出不同的决策。

期望理论与期望效用理论形式上是很类似的。期望效用理论的数学表述为加权效用的最大化,权值是各种事件发生的概率。而期望理论的数学表述则为加权“价值函数”的最大化,但其权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概率,而是定义在真实概率上的函数。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对风险的态度不只是由效用函数决定,而是由价值函数和权值函数联合决定。主要结论有四点:①人们不仅看重财富的绝对量,更加看重财富的相对变化量。与投资总量相比,投资者更加关注投资的盈利或亏损数量。②人们面临条件相当的未来损失时更倾向于冒险赌博(风险喜好),而面临条件相当的未来盈利时更倾向于实现确定性盈利(风险厌恶)。③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④前期决策的实际结果影响后期的风险偏好和决策,前期盈利可以使人的风险喜好增强,还可以平滑后期的损失;而前期亏损则会加剧以后亏损的痛苦,风险厌恶程度也相应提高。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从现在的盈利或亏损中获得的效用依赖于前期的投资结果。

1992年,Kahneman和Tversky把决策权值函数和修正的价值函数结合起来,得出了风险态度各具特色的四种形式:收益风险规避型、高概率损失风险追寻型、收益风险追寻型、低概率损失风险规避型。这一理论贡献引起大量的效用模型的产生,用它们来替代期望效用理论,市场参与人的经济行为作出更合理的解释。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