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能让你一生受益的股票交易经验

自九六年入股市至今已有二十年了。现在的我混迹于证券公司工作。看着镜子中的我,不到五十却已头发花白。回顾自己这些年的股市生涯,如影如剧。如果时光能倒流二十年,我绝对不会再踏进证券市场!

在这里我失去了金钱、朋友、失去了婚姻、失去了欢乐。

那时我20多岁学经济管理毕业,被股市的致富故事所引诱开了上海帐户,立志成为交易高手。

于是无论多么昂贵的资料,无论多么有名的专家,我都会不惜代价的搜寻。

不到一年,各种五光十色的技术操作方法和理论充斥了我的大脑。经过一段的海量学习,我感觉自己就像钢铁侠一样拥有了领先世人的高新科技。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股市征战:在市场很熊的情况下,我不到三个月获利一倍。不久又参加万人的实盘比赛,获得第三名。一时间,我名声大震,亲属朋友资金闻风而来。

我成了千百万资金的操盘手。当时较得意的操作有:5元附近重仓四川峨铁,获利60%以后顺利出局。2元多买入广证基金,5元多全部抛空……。我一天的买入量就能达到一个小盘股成交量的一……我以为自己真的是很牛!

正当我洋洋自得时。突然一个晴空霹雳就把我从云端击落至无间地狱!!

经我手重仓操做的一只股票,突然有一天爆跌至跌停板!

说实在的,亏钱并不可怕,因为亏的是别人的钱。可怕的是自认为已经博览群书、无所不懂的我,居然在暴跌前毫无察觉!在暴跌后找不出下跌原因!这才是最可怕的事。这表明以后我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这么研究还犯这样的错误——更深层次中却暗暗意味着本人不是做此行的材料!

上海的朋友电话打来了,我提出要割肉出局,那边传来愠怒的声音:“这几个帐户你不用管了!为什么不在买入时通知我!”实际上我以前为他操作也从来没有事先通知他。他也从没有说过什么。只是这次的区别在于亏损了。(我提出斩仓时是13元,后来我得知此股跌至3元时他都没有卖,被套了8年后才解套)。

不久股市暴跌,我操作的亲属朋友都多多少少亏了钱,他们看我斩他们的仓位似切豆腐似的。他们很不理解,纷纷以各种理由撤出了资金。

从此我就基本上失去了和这些亲属朋友的联系,估计是永远的失去了他们的信任。

那时我快要崩溃了。只几天,恍然间照镜子,发现自己突然两鬃斑白。那年我才刚过30岁!古代伍子胥一夜白发的事,那真不全是传说啊。

我迷茫的俳徊在街头。心想如果不做股票,我还能做什么呢?若是在街头修自行车,我都修不过没文化的老师傅!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时的体会是最深的。

一个月后,我神情恍惚的游走在路上,在路边看到两个小伙子在摔跤。二个人撕来扯去,气喘如牛,好久分不出胜负。无论是姿势还是用力时机让我这个内行看来都太幼稚和笨拙。(我从小练习摔跤,战无不胜)我知道他们是在用“力”摔,而不是用“心”摔。只想着自己要如何如何,而不想对方会如何反应。(后期我写的《股神论股法》即由此景而来)

对手是动的!对手不是麻袋!我真想上去教他们两手。突然间明白了我在股市上错在哪里了!

我只是被一些市场波动的表象所吸引和迷惑,却忽略了股市操作中以人性为本的事实!

一瞬间虚空破碎,大地平沉。

K线已不再是K线,已被撕得粉碎,K线已开始转化成了一个个生鲜的人间悲喜故事。均线已不在是均线,那只是一个陈旧的历史地图!所有的技术指标,此时都被脑中涌起的狂风卷走。涌现在我眼前的是那闪烁着人性搏弈智慧光芒的交易天堂。

道理是明白了,但实际操作起来的时候仍然是困难重重。既没有独孤求败指点,也找不到九阴真经可练。一切只能靠自己在黑暗中独自探索!我翻烂了每周的《信息早报》,脑中记下了数不清的走势图。白天的闹市中,夜晚的路灯下,都留下我苦苦思索的背影。

黑暗摸索中中有两次巨大的进步:

一 开始真正的会看盘了

真正的看盘不是去看什么分时线,什么现手和什么指标。真正的看盘是要看在电脑数据后面的那些人在做什么!

那年,有一只股公布了良好的中期业绩,复牌后开盘涨停。第二天继续大涨!我马上追入。因为根据经验和换手分析,此股主力不可能在今天出完货,我不太可能接到最后一棒。我认为后面主力不创新高是出不了货的。令我奇怪的是在买入后,此股就在我的成本附近震荡。过了三周了,依然还在震荡。我确

信那个主力还在其中,因此报定决心一定要看看后面主力怎么走。第四周出现了低点慢慢抬高的向上三角形整理形态。我每天计算着短线客的介入成本,估算着主力大概的拉升时期会是多久。我感觉到了风雨前的寂静,大涨马上就要开始了……。

果然两天后此股早盘高开,十几分钟就巨量突破三角形的整理,并马上封住了涨停板!并创了历史新高!整个上午此股就处在封停的状态中。我此时获利20%左右。

中午,我兴奋的走在路上,为自己的获利和准确分析叫好。忽然我的脑中闪进来一个想法,它一闪而逝,却吓我一跳!这个想法是:“如果我是主力机构,我就利用公布中期业绩良好的时机,复牌后就第一时间出货,利用同类板块前期大涨激起的人气而大量出货。如果没有出完货,我就打压股价进行强势调整一个月以上,逼走不坚定的短线客同时,吸引看好的短线客并在震荡中提高他们的介入成本,同时慢慢树立良好技术形态,让后期买入的短线客和做长线者树立持股信心,以减轻我最后拉高出货时的压力。当一个月后抛盘稀少后,我就拉大阳线甚至创出新高吸引很多看技术指标的交易者认为是突破而追入。然后我在他们介入的当天或后几天反手打压出货,不给这些进入者以逃跑机会。而我这尽情甩卖最后的获利筹码。

想到这里,我自己都认为这是一个自编自导的电影情节。我那时认为根本不会出现这种事,因为这是一场无间道啊。可能吗?

结局是当天涨停板在尾市被打开,第二天开盘就低开低走的大跌,使认定是突破而介入者无法全身而退,第三天又是大跌,第四天还是大跌,所有这一个多月买入的人全部被套!当然包括我也由赚变亏。

我极度兴奋,我在街上狂奔……。因为亏钱而高兴的理由就是买到了宝贵的教训。亏的再多也是值得的。我一直认为,炒股不怕亏,就怕亏后不知道怎么亏的。第一次开始真正的隐约猜中主力机构的心思,领会出了盘面背后那些人是多么的阴险狡猾。这是我一次巨大的进步,从此学会了真正的看盘。

看盘要看背后的人,而不是表面的指标数据是否超买超卖,是否金叉向上。

二 开始体会到什么叫炒股就是炒心。

那年我买了一只股套牢50%

我查看了这只股的大量资料,进行了数天的各方面分析,得出此股主力严重被套,无法出货的结论。因此坚定持有。那天我来到好友家中,大谈我对此股的乐观看法。岂料好友笑说:“你是因为持有这个股,所以找个很多理由看好。”我当时表面没反应,心里却咕咚一下……我怎么从来没有考虑过这点呢?

回到家里,反思了几天发现我确实是因为自己持有该股,而有意无意中找了很多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冷静分析下来,这些论据大多并不能支持自己的主张。自己的所谓主力机构被套,基本上是自己的

想象!从此以后,我明白炒股中要保持理性是很难的,真正的理性分析问题。用逻辑和事实来验证问题,绝对是炒股必过的第一关。其实人们在很多时侯都是非理性的,包括机构投资者。人们的很多决定都是感性的或主观的情况下做出的。在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主观的或情感的决定不会造成重大的损失。可是在投资领域,这些因心理因素主导做出的决定却往往毁掉人们的交易,造成巨大的亏损。就连我这样有二十年交易经验的人,现在也经常会面临着心理层面对交易的重大挑战。

我亲见奥运射击比赛上,好几位上届的冠军在决赛最后一枪上出现了问题,甚至有晕倒在地或打在别人靶子上的情形。可心理影响对一个专业的高手也是致命的。

人们看问题,发现事物,分析事物很容易有选择性。即只愿意或只能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对自己有利的结果或问题,而对自己不利的东西视而不见。或选择性忘记。

这种特性可能是对保护自己的心理或大脑有好处,但对于股票交易绝对是有害的。

人们普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好,怎么看都是自己的孩子最帅。在交易中人们也是当持仓时,就偏向于做多。空仓于就心理上偏向于看空。我几十年感觉,人们更倾向于做让大脑感觉短期内更舒服的事而不一定是正确的事。止损为什么难以进行,就是因为它让人们的心理很不舒服。即使因为没有止损而浮亏加大,

人们也会用以后早晚还会涨上来进行阿Q式的内心自己我安慰。人们减肥和健身容易失败也是如此,因为它会使人们短期内很痛苦。表面的短期的所谓“趋利避害”心理,对自身的自我麻醉是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一个偏僻的郊区的草房里,我开始了自己的交易修炼生活。那个草房只有一台黑白小电视,几张过期好几天的报纸。在草床上依靠着墙痛苦的反思自己的每次交易错误。经常一个交易问题要思考好几天,

重大的交易问题常常需要想半个月才能想明白。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从根本上反思,比用刀割自己胳膊还要痛苦。因为人的本性就是不愿面对失败的。我也是个平凡人。我也是硬着头皮去解剖自己的。那些年亏钱时我打开电脑看自己交易记录都需要鼓足勇气。然后为了印证自己思考中的一个想法,就频繁买入进行实战验证。亏损对我来说是研究股法的必需经费。

无数次的亏损耗尽了我经商所得的钱财。而我依然痴狂的边研究边写操作笔记。妻子劝我不要再炒股了,好好的过日子。我冷静的说:“你走吧!我一生注定为股市而生”。

不久妻子就离家出走了,从此再无音信。

几年后,痛苦终于得了回报,我越炒越好。

就当我景况刚有好转,一件意外的事让我落入了人生最低谷。四岁的儿子得了血液病,花光了我最后的炒股资金。差点把房子都卖了给孩子看病。我只能出去找工作,去一家小酒厂打工。做了几天我就不做了,我知道那不是我想要的。

于是我到证券公司要求打印出我最近两年的所有交易单子,那是一份获利五倍的短线交易单子。我以为找工作容易些。

那些个证券公司负责人,对这些单子看都不看。他们客气的说他们只需要客户资源,如果你有客户随时欢迎你来!要是我不可能有什么客户资源了,亲属朋友对我避之不及。我上哪去找客户呢?

证券公司真不是什么好地方,我劝各位朋友不要去证券公司工作。虽然我在证券公司后来做了很多年。那是个像农民一样靠天吃饭的地方。二十多年了现在依然如此。行情差时,证券公司员工收入低的会到三位数。并且各个证券公司的展开的业务基本一样,谁也没有什么真正的护城河。行情走熊时,公司就大量裁员,有些证券公司就会面临倒闭破产。并且这个行业也是真正有本事的人极少,绝大多数的分析师离开了公司就无法以炒股为生。证券公司的自营盘也是管理水平不高,那年股市行情到了尾声,我所在的大鹏证券的自营盘才开始拉高出货,结果出局失败。不久大鹏证券就破产,被长江证券重组。

无奈之下,我只好到网上讲课,依靠售卖自己的炒股技术为生。我需要为孩子交纳幼儿园的费用。那时网上讲课的人太多了,我收取的学费是最高的。

35岁那年,看到我工作的营业部的股民盲信技术而亏损累累。于是我写下了《止损的至高境界》。

翻看书柜中,我那厚可逾米的旧日操盘笔记。随手打开一本,上面依稀有我当年写的:金钱、汗水、泪水写成此法!

如果上帝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绝对不会学炒股,绝对不会进入证券公司。我会找个安稳平淡的工作,我会陪伴我的儿子,牵着我的爱人走完平凡的一生

能让你一生受益的炒股经验

  1.股票只要中线启动,其升势就不会很简单的改变。如果按次级别进入,就要按次级别的规程来。一旦上涨趋势确认,就一定要持有到卖点出现为止。

  2.所有股票都适合波段,不要对有规律的走势产生定式,人经常就是这样被杀的。

  3.一定要紧跟大部队,有集团进驻的领域会反复活跃,而没有的,就可能出现长期不动的局面。

  4.第二龙头的补涨比第一龙头还有力时,往往是该板快要进入调整的标志。

  5.关键不是点位,而是如何利用大的调整去增加资金利用率。别关心点位,特别对于散户来说,任何一个级别大点的调整都应该避开,没必要参与。如果你怕大调整,就去看30分钟的第一类卖点。

  6.对短线走势特别猛股票,如果资金不太大的,不能看日线,那反应太慢,看30分钟线足以.

  7.股票是有节奏的,对于散户,根本没必要专门弄一只股票,热点在哪里就去哪里。

  8.有一种错误的思维一定要消灭,否则死无全尸:千万别有等下一大级别再如何如何的想法。10000点跌到6000点反弹到8000点,然后到2000点再反弹到4000点,你说相对6000点到8000点,2000点到4000点是不是大扬?但这有什么用?不会分段操作,一味死扛的根本不该到股票中来,股票就是分段操作的,下一段就算有天大的宝贝,都和当下这一段无关,任何的操作只关心当下的苹果,吃到就是英雄,否则就是垃圾。

  9.破患得患失,恐惧、贪婪,靠的是智慧而不是其他。看日线图,级别大点的,就可以忽略盘中的震荡。

  10.新资金介入迹象:放量后有一个缩量站住的过程。

  11.最基本的技术常识:一个标准的下降通道,到下轨就可以短线,如果破下轨加速,那就要放爆竹了,大的反弹马上就在眼前。破底并不是什么坏事,破底反弹再破底再反弹,节奏把握好了,一样赚钱。

  12.最基本的技术常识:任何技术位置都有一个上下3%的允许空间。

  13.注意看盘时间,14:00、14:45。这些都是敏感时间。跳水经常在14:45分。

  14.短线是用来摊成本的,要挣大钱,关键是看中线。越难弄短差的,越是中线的好股票。有些股票,大盘跌了,涨得更兴奋,所以短差是要具体看个股的具体走势的,不能一概而论。

  15.股市经常会出现所谓的对称性上涨,怎么跌下来的就怎么涨上去。这主要就是因为前面下跌中枢的影响。

  16.中线就是在周线级别上,中短线指日线级别,短线指30分钟,超短指5分钟或1分钟的最小级别。

  17.忘记内幕,只看买卖点。有卖点,天王老子不让你卖也要卖。大牛市,也没必要死拿着,有大级别的卖点,也

  可以先卖再买。多头,不是傻多头。是要充分利用震荡降低成本的快乐多头。

  18.那些第一波走势太强,其后调整时间又太长的股票,这种股票充满骗线。

  19.上升途中的大阴线,只会引发多头更凶猛的反扑。放巨量后就是一个好的短线出手时机.

  20.开盘大幅度低开后,第一次次级别回拉不破顶或盘整背驰将构成最好的第二类卖点,这类卖点往往是突发事件中最好的逃命点。

  21.个股,强者恒强在证券中表现明显,所以一直强调回调介入机会。

  22.不管谁,都改变不了中枢的整体系统本身。量当然有意义,但更多是辅助的,图形的结构才是第一位的。

  23.消息跟着走势走,空头主控,当然利空漫天飞,哪天等多头主控了,你想听什么利多消息都有。

  24.在大的调整市道中,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低价题材是永远不败的主题。重组的挖掘是一个长期有效的主题。一个最简单的道理,那些所谓的黄金股、绩优股、高价股,不过也是从垃圾股的垃圾价起来的。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