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去库存压力减小 玉米有望迎来新的平衡-玉米期货

在年前玉米一路高歌猛进下,市场普遍预期玉米价格还会再创新高,群情亢奋,全民囤粮。但是经历这次涨价大地震后,大家被当头泼下一盆冷水,都能冷静的思考玉米今后的价值了,甚至有些人就此留下“后遗症”,认为玉米前途暗淡,已经没有再次上涨的动力。

节后抛售价格走弱

春节后往往是饲料和深加工企业的阶段性消费淡季,并且节后北方气温同比偏高,并且不少区域出现较大降水,湿度大、温度高不利于玉米存放,东北和华北基层存储条件较差的玉米面临抛售压力。节后企业门前上量普遍较快,价格明显回落,节后至今全国均价由3003元/吨一路下跌至2930元/吨附近,作为市场标杆的北港价格在一个月内由3000元/吨跌至目前不到2800元/吨,跌幅达到200元/吨,山东价格也由3100元/吨左右下跌至目前的3000元/吨附近。不过随着阶段性抛售潮过去,基层余粮进一步减少,粮源更加集中,许多贸易主体捂货不出仍然期待后续行情,总体有利于价格企稳。

消费萎缩更加“致命”

目前小麦拍卖持续投放货源,以当前成交价核算,出库价格不到2500元/吨,远低于玉米价格。拍卖粮源主要集中在华北黄淮地区,目前区内饲料厂已经大量使用小麦,并且陈水稻脱壳粉碎掺混15%小麦的玉米替代品也在华北地区广泛使用,价格便宜,饲料企业反响良好主动上门提货。并且沿海地区还有诸如进口玉米、大麦等其他谷物替代品,价格均较国内玉米优势明显。玉米“性价比”较差,严重限制使用。我们认为目前各主体惜售情绪支撑价格,但是小麦玉米价差将继续收敛。深加工方面,由于原料玉米价格高企,产品竞争力下降,市场份额萎缩,企业盈利受到影响,无论淀粉还是酒精企业开机率均为4年最低。截至最近一周,淀粉和酒精企业开机率分别为73%和54%,较去年同期偏低4—8个百分点,对玉米整体的消化能力也在持续萎缩。

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谨防上当受骗。

进口压力增加利空远期价格

2021年1—2月中国玉米进口量为479.6万吨,较上年同期大幅飙升414.51%,两个月进口量已经达到2019年全年水平。根据美国农业部报告,上周再次出现进口玉米密集签单,单周签订387.6万吨美国玉米,本年度美国玉米已经累计对华销售超过2000万吨,不排除继续增加的可能。

市场上一直有声音认为调控手段不多、力量有限,这里在一直提醒要对调控有所敬畏,不是能力不行,是没开始调控,元旦的小麦拍卖政策调整后市场迅速降温,以及当前的进口快速增长就是最好的例证。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供应压力更多的是阶段性的,而替代品使用持续增加以及进口不断到港有根本性扭转供需平衡的可能。短期内,在消费下降和利润兑现的双重作用下,玉米价格将向小麦价格靠拢。

不过随着玉米价格回落,玉米使用也会回升,毕竟企业并不是不想用玉米,而是“用不起”太贵的玉米。同时随着玉米价格下跌,进口放缓以及小麦拍卖暂停都是可能发生的,毕竟小麦属于必保的口粮品种,在处理掉5年及以上的陈库存之后,去库存压力小很多,届时玉米价格走势可能迎来新的平衡。

温馨提示:油活久见!巨轮“堵死”全球输油生命线,油价一夜暴涨6%!

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谨防上当受骗。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