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建筑材料21年&22Q1总结:上下游双重挤压 利润估值双杀中酝酿弹性

  建材板块所处环境恶劣,两头承压,业绩颓势渐显。2021 年以来建材板块面临着上游原材料涨价和下游地产需求下滑的双重挤压,同时21 年Q3以来的地产流动性危机使消费建材子板块应收账款风险暴露,大幅计提减值进一步冲击消费建材利润。剔除天山股份并购影响后,2021 年建材板块营收和利润增速分别为+12.6%、+3.9%,21 年Q1-4 营收增速分别为62.4%、12.0%、1.7%和2.5%,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06.2%、9.5%、-11.8%和-19.2%,全年板块业绩虽收得正增长,但颓势渐显。22 年Q1板块收入和利润增速分别为-3.5%和-17.9%,延续低迷状态。

  21 年以来建材股价表现和业绩趋同,估值水平处于低位,距离5 年最低估值距离不足20%。21 年建材股价表现与业绩表现高度一致,业绩表现较好的玻璃和玻纤超额收益明显,玻璃制造(申万)/玻纤制造(申万)指数2021 年超额收益27.8%/20.0%,最高超额收益68.2%/40.5%。业绩压力较大的水泥(申万)指数全年超额收益-5.8%。22 年Q1 以来,地产政策边际放松明显,各地“因城施策”催化下,行业情绪面有所躁动,但整体以震荡为主,仅水泥板块受基建刺激收得超额收益14.3%。截至2022年4 月底,建筑材料(申万)行业PE-TTM 估值12.2X,PB 估值1.8X,距离近5 年最低估值10X/1.5X 距离不足20%。

  细分行业上,水泥、玻璃关注需求,消费建材在利润受损中也酝酿着较大弹性。水泥:2021 年水泥产能/产量42.9/23.6 亿吨,同比-1%/-0.4%,水泥煤炭价格差均值同比+3.7%,水泥制造上市公司营收/利润同比+3.9%/-5.1%。22 年Q1 水泥产量3.9 亿吨,同比-12.1%,水泥煤炭价格差均值同比+9.6%,但产能利用率的下降影响了净利润,Q1 营收/利润同比-10.2%/-19%。玻璃:2021 年浮法玻璃产能/产量12.4/11.1 亿重箱,同比+6.5%/+9.7%。21 年玻璃均价同比+45.7%,全年玻璃制造上市公司收入/利润增速27.9%/273.7%。但9 月后受产能持续增长和地产资金链紧张带来的施工节奏放缓影响,库存由2021.8 的3343 万重箱增长至2022.3 的8984 万重箱,期间价格持续走弱。22 年Q1 浮法玻璃产量同比+4%,价格同比持平,但环比颓势尚未扭转。22 年Q1 玻璃制造上市公司营收/利润同比+1.59%/-38%,天然气和煤价等能源涨价对利润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消费建材:21 年防水、瓷砖、管材、涂料等板块上市公司收入增速均远超行业增速,市占率快速提升。但防水、涂料、瓷砖、管材板块毛利率分别同比下滑7.2、11.2、4.3、4.8 个百分点,受原材料涨价影响较大。同时,21 年防水、涂料、瓷砖板块分别同比增加信用减值金额2.2、13.9、11.4 亿元,占各板块营收比例为1.8%、9.9%、6%。21 年经营性现金流也受原材料备货等影响出现下滑。22 年Q1 原材料对利润的影响进一步加大,消费建材毛利率同比下滑3.3 个百分点。

  22Q1 基金加仓水泥,其他板块内个股分化明显:2022 年Q1 基金重仓持有建材行业市值339.1 亿元,环比-12.3%,同比-12.4%,重仓持股比例1.05%,环比微增0.003PP.其中水泥、玻璃、玻纤、消费建材重仓持股比例分别+0.07、-0.02、-0.06、+0.02pp,水泥板块加仓明显。加仓前五个股分别为蒙娜丽莎、东方雨虹、长海股份、宁夏建材、上峰水泥。减仓前五分别为志特新材、坚朗五金、中材科技、中铁装配、中国巨石。陆港通加仓前五为长海股份、旗滨集团、东方雨虹、科顺股份、伟星新材,减仓前五为坚朗五金、中材科技、洛阳玻璃、金刚玻璃和中国巨石。

  风险提示:政策宽松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持续快速上涨风险。

(文章来源:国盛证券)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