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4月财政数据点评:抗疫财政的行为逻辑

  今年4 月国内经济经历了一轮疫情冲击,之前金融、物价和实体数据相继发布,5 月17 日财政部公布4 月财政数据。至此4 月主要的宏观数据基本发布完毕。透过4 月财政数据,我们更能清晰描绘4 月国内经济状态,并感知抗疫财政的行为逻辑。

  疫中财政收入不出意外地走弱。

  4 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直观同比读数-41.3%,政府性基金收入直观同比读数-34.4%,两者均较前值快速走弱。-41.3%的同比读数乍看令人惊心,实际上真实的一般公共财政收入没有这么低。4 月一般公共财政收入中有8015 亿元规模下降,并非起因经济增长走弱而导致的财税收入下降,而是因为政府主动减退了私人部门8015 亿元增值税。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4 月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同比-4.9%。当然,-4.9%依然是一个非常低的读数。除去2009 年(-13.6%)和2020 年(-15.0),鲜有4 月公共财税收入同比跌至负值。细看主要税种,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4 月出现了历史不为多见的负增长。4 月疫情扰动之下,很多省会城市土拍延期,客观上造成土地出让金收入下滑。4 月土拍条件已有大幅调松,然而4 月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仍跌至-38%,较前值下行16 个百分点。

  疫中财政支出超预期下滑。

  4 月公共财政支出同比达-2%,较3 月下行12 个百分点,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12%,较前值下行57 个百分点。

  今年政策明确财政靠前发力。一季度国库充盈,并且专项债发行额度也早早下达,市场原本期待4 月疫情压制经济,财政支出加大力度,4 月支出力度回缩超出市场预期。

  深入拆解4 月出人意料的财政支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下行尤为明显。不论是公共财政支出口径,还是政府性基金支出口径,地方政府4 月份支出明显乏力,中央政府成为4 月主要的财政支出部门。我们理解这一现象背后与三点因素相关:其一,疫情封控影响,部分专项债项目停工;其二,专项债发行和土地出让金收入减少,制约4 月地方政府支出力度;其三,大规模留抵退税对地方财力有实质性消耗。5 月以来,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疫情过后土地出让金或有修复,4 月地方政府支出乏力的现象,或在未来得到改善。

  抗疫财政的运行逻辑。

  四月财政收支数据清晰展示了本轮抗疫财政的两个特征:第一,相较扩支,抗疫政策更倾向减收;第二,相较地方政府,中央在抗疫中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上述抗疫财政特征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抗疫财政逻辑。一则疫情加大居民及中小企业部门现金流压力,政府以退税方式,缓解私人部门现金流压力。二则疫情扰动之下,中央和地方政府财力存在显著差异。一方面地方重要收入土地出让金失速下行,另一方面增值税退税央地各承担占一半,中央退税有央行利润保证,而地方退税需自行承担,同样额度的财政减收之下,地方财政支出余力远不及中央。此时中央政府承担更多财政支出,也在情理之中。

  可见,我们不能简单将4 月财政支出下降,尤其是地方财政支出下降,简单理解为政府不作为。恰恰相反,疫中财政逻辑灵活调整,财政依然积极有为,只不过扩张财政将侧重点放在了减收,而非简单扩支。

  展望后续财政空间。

  我们认为,后续有两点因素影响财政运行:其一,本轮抗疫将带来多大规模财政收支缺口;其二,土地出让金后续能稳定在多大规模。后续我们将密切关注上述因素变化趋势,并同步关注增量财政政策手段,例如特别国债发行、盘活存量资金等。

  风险提示:经济走势超预期;疫情发展超预期;海外地缘政治超预期。

(文章来源:民生证券)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