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国内宏观经济增长的状况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机理是什么?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Kuznets)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间相应调整的基础上”。

导致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源泉是劳动的增加、资本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劳动的增加不仅仅单指就业人数的增加,而且包括就业人员的年龄、性别构成、受教育程度等等。技术进步包括发现、发明和应用新技术,生产新的产品,发现和利用新的材料,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开拓新的市场,组织管理的创新等。资本和劳动的增加是生产要素的增加。技术进步能使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更为有效,推动经济的增长,但它本身只提供一种潜在的可能性,是一种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如果要有效而广泛地使用技术,并且,如果这种使用确实促进了它自身的发展,那就必须有制度的和思想意识的调整,以便有效地正确使用人类先进知识宝库之累积所产生的创新。

从经济增长的源泉可以知道,政府可以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在于:促进资本的形成,刺激劳动力的投入以及提高技术水平和调整经济结构以提高生产率。但政府对劳动和资本的调控范围是有限度的。比如,政府为了促进投资,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长期下去会造成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又如,若政府通过加快人口增长速度来扩大劳动大军,就会造成人均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在短期内,政府采取诸如低税率的财政政策,就业人数会增加,但伴随较高的收入水平,收入效应又会使工作动力下降。因此,政府调控的重点靠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实物资本的投资和增加研究与发展经费来促进技术进步,靠教育与科研政策使先进的技术知识与高素质的劳动者结合起来形成先进的生产力,促使经济稳定增长。但这是长期努力的结果,短期内由于各种利益的冲突,总是难免出现误差,偏离经济稳定增长的轨道,出现经济周期性的波动。

反映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波动规律的经济周期是指国民生产总值、失业、通货膨胀、利率以及其他经济变量或多或少地、定期地发生偏离增长趋势水平的各种动荡的汇集,通俗地讲就是宏观经济活动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

国内宏观经济增长的状况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机理是什么?

历史资料表明,市场经济并不是稳定增长的,而是环绕其长期趋势周期地上下波动。每一个周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经济扩张(繁荣)阶段、危机阶段、紧缩(萧条)阶段和复苏阶段。在经济扩张(繁荣)阶段,生产就业增加,投资高涨,市场兴旺,货币信贷扩张,物价上升,利润增加。但是,经济扩张经历一定时期到达顶峰以后,危机爆发,出现金融恐慌:银行挤兑、银根奇紧、货币贬值、债务困境、股价狂跌,甚至引起部分金融机构倒闭。紧接其后的是累积性经济紧缩(萧条)阶段,生产下降,失业增加,货币流通量或其增长率减少:利息率下跌,市场萧条,,物价下跌,利润减少。经济紧缩(萧条)经历一定时期到达谷底以后转入复苏阶段,经济重新开始扩张。

这里,危机阶段和复苏阶段往往很短暂,所以也可把这两个阶段看作转折点。当然,不同的国家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每一个周期,无论是周期长度,波幅大小,以及触发危机的因素和具体的表现形式,都是千差万别的。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